日帝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和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学案【考试目标】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时间:2、标志:。3、原因:日本方面A;B。中国方面:;B。4、日本侵华战略方针改变:对中共;对国民党。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一)政治上:“以华制华”:年3月,汪精卫在成立,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和。(二)经济上:“以战养战”1、总方针:2、表现:农业;工矿交通运输业;金融。(三)思想上:实行教育:目的:达到其的目的。(四)日伪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1、残暴统治:在华北:“”华中:“”。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三、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1、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标志:1939年以会议的召开,确立“”方针为标志。3、表现:政策重心转变;路线。4、行动:第一次反共高潮。第二次反共高潮即1941的事变。5、中共为维护统一战线的斗争:(1)在第一次反共高潮前后,中共在政治上:提出三大口号,军事上:坚决回击,打退了第一次反共高潮。(2)在第二次反共高潮后:中共重建:。发动舆论攻势谴责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二)对外:消极抗日——正面战场形势恶化1、枣宜会战失败: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壮烈殉国。2、豫湘桂战役:特点:,它的失败是的必然结果。3、取得外交的成果:。(三)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1、国民党独裁统治特征:、、三者结合、渗透。2、经济政策上实行。【题型示例】例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前思考〗本题关键理解“相持”,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日本不能迅速灭亡中国,二是中国没有转入反攻,这样双方进入相持状态。因此原因的考虑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解析〗本题为1997年高考试题,解答本题利用错项排除法。题中的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的事,不可能成为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因此含④的C、D两项应排除。剩下A、B两项,两项的组合均有①②,因此实际上变成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是不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这是此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如果思考方法片面,只从日本的不利条件一方面去考虑,就会将A项作为正确答案。实际上对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必须从中日双方全面考虑,日本由于兵力不足,和后方受威胁停止了战略进攻,但中国为什么没有转入反攻呢?原因正是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正因为日本无力继续进攻,中国尚无力反攻,才出现了双方相持的局面。〖答案〗B〖解后归纳〗抗战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1)从日本方面来说:“速战速决”计划破产,随着占领地区的扩大和战争的消耗,其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它的困难正日益加剧;再加上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2)从中国方面来说:正面战场连续败退,已无力反攻;敌后战场人民的抗战力量尚未达到能够进行战略反攻的程度,中国人民还需经过长期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这样,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例2、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A〖解前思考〗本题中心题意是日本改变侵华方针的原因是什么?这要从日本自身方面去分析,当时日本迫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再加上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而改变侵华方针。〖解析〗本题为2003全国高考江苏卷考题。本题考查历史分析和阐释能力。B项所述,不合1938年史实,因为当时美国实行“中立”政策,英国还在推行“绥靖政策”,当时的事实是英美为了推动日本进攻苏联,力谋与日本妥协,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活动。C项叙述则是因果倒置,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实行诱降政策,是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动摇的原因之一,而并非是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动摇而导致日本改变侵华方针的改变。D项也一样的错误,因果倒置。〖答案〗A〖解后归纳〗(1)促成日本侵华方针改变的主要原因:一是日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