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学科政治课题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课通过理解和体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与人为善是人最宝贵的品质之一,也是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学情分析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自尊心大多很强,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做到这一点。课时第一课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和体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2、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过程方法活动法、讨论法、游戏法,以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为主。情感价值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2、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教学策略观察法、讨论法、体验法教学重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难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准备PPT演示稿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生活在线(53页)谈谈自己的看法导入新课说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探索新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至理名言——孔子孔子提出了“仁”的理论,其核心就是爱人。在孔子看来,要“爱人”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的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让世界充满爱”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理想。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含义: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现代社会对它的理解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愿,尊重个性自由,这也是当代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情境表演: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或别人强加给我们的事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是什么?作用:减少纠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如何做到?①设身处地的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②努力不沾染对别人讽刺、打击、吹毛求疵、挑拔离间、恶语中伤的恶习。③关注弱势群体,注意待人接物的礼貌升华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升华。与人为善,相互支持是爱心的体现,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诗歌欣赏:学生回答回顾反思课时第二课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教学目标知识技能①懂得友善不只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学习表达友善态度、感恩心情的合适方式②懂得爱是有原则的,学会分辨是非,诚实友善。过程方法本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对学生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教学中拟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供一定的感性材料,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从提供的事例材料和活动中,以及自身的经历感受到爱心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平等待人。情感价值建立人与人之间攀登的观念。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教学策略观察法、讨论法、体验法教学重点心动不如行动教学难点心动不如行动教学准备PPT演示稿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通过系列图片导入本课探索新知阅读:爱心故事:为他人开一朵花(书55-56页)并思考下列问题:陈红得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设想一下,手术后的陈红会说些什么?那位自愿捐献者醒后,又会说些什么?阅读:《威廉的遗憾》:故事发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小镇上,刚刚加完班的威廉带着疲惫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想起了还在家等候着的家人,便急匆匆的开着车往家赶,不一会老天竟下起了倾盆大雨,他赶得更急了。忽然,他看见不远处一位医生模样的人在雨中向他招手,似乎很着急的样子,旁边还停着辆熄了火的车。此时的威廉一心只想快些回家,并没有搭理这路人,但还不时想着这人真倒霉。想着自己就要回到家人的中间,威廉倍感温馨。终于他到家了,可家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热情地迎接他,而是忙成了一团,只是在不停地问着,医生怎么还没来,而他的父亲则生命垂危地躺在房间里……《丘吉尔的奇遇》:在丘吉尔小的时候,有一天,他一人在游泳池边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