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学习目标掌握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掌握隋朝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及作用。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看书做下题1、唐朝实行了较为的民族政策,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2、唐玄宗封回纥(维吾尔祖先)首领为3、唐玄宗封靺鞨(满族祖先)首领为4、唐玄宗封南诏(彝族、白族祖先)首领为5、8世纪初,把嫁给。上书唐朝皇帝说:。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西藏著名建筑是_____。6、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应是。7、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两科最重要。、、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8、①时重视人才的和。②时大力提倡,开创和。③时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9、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任职。10、科举制促进了,士人用功读书的。11、科举制也促进了,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大大有利于的繁荣。12、科举制度在我国社会延续了年,直到才被废除。合作探究唐朝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方式,你能举例归纳是哪三种方式吗?达标测试1.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A.唐诗影响深远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C.唐诗取材广泛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唐太宗在位时的是()A、设安西、北庭都护服管理西突厥地区B、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C、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D、文成公主入吐蕃,同松赞干布成亲3、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真正原因是()A、唐太宗本身具备“天可汗”的素质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朝国力的强大D、唐朝时世界的中心4、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为()A、回纥B、六诏C、靺鞨D、吐蕃5、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立行政和军事管辖机构的人是()A、隋文帝和唐玄宗B、唐太宗和唐玄宗C、唐太宗和武则天D、隋炀帝和唐太宗6、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7.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下列哪个朝代的“政治文化”最恰当()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8.(2015·广东)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2015·云南)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A.接待遣唐使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C.实行科举制D.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10.(2015·永州)下列说法中,能准确反映唐朝科举制度特点的是()A.分科考试,重时事评论B.科目繁多,重诗赋考查C.轻视诗词,重实际能力D.八股取士,重文章格式11(2015·大庆)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为士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制,选官标准为()A.品德B.才能C.军功D.血缘12.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与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科举制D.选举制13.《新庸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这表明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14.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A.民族的交流与融合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C.对外的交往与进步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15.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职官制度,下列俗语和诗词,与科举制有关的是()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风吹金榜落风尘,三十三人名字香③“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矣”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