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和矫正学生学习浮躁的心理【关键字】浮躁;防止和矫正;教育;摘要: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常见的知识性、方法性错误外,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浮躁心态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和了解学生学习浮躁的成因,采取有效的矫正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1学生学习浮躁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1.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学生上课没有集中精力,没有全神贯注,上课效果不理想体现在:学习的时候粗心,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再三思考、没有联想、没有对自己提问。一种似乎掌握的感觉左右了自己,自己把自己说服了,认为自己懂了。1.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有些学生总是有一种小聪明的感觉,总是觉得他懂了。岂不知,这个“懂了”的感觉害处太大了。因为,一旦自认为懂了,就会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就不会再去准确记忆书上的知识点,应用条件等。也就是说,这时候,对于问题的学习就停止了。另外孩子们有一个错觉:认为会做作业了,就是学懂了。其实,这样会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牢靠。这是我要着重引导孩子克服的一个浮躁的地方。1.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这也是学生学习中一个很突出的不良习惯。急于完成作业,为完成作业而做题,忘记了自己学习的初衷。这里面,也有自己辩解的一个地方:做题多了就掌握内容了,就学会了。你得做多少题,才能正真掌握课本知识?才能避免自己熟练而快速无误地做题?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经常在课本上、习题集上、作业本上贴着一些贴片,上面是更正的内容。经常见他们做着做着就开始涂抹,认真的能力降低了,浮躁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1.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任务完成后认真检查、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这也是成年人的工作方法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如果缺少了检查归纳这一环,做练习和做作业就纯粹变成了完成任务了。纯粹就考试或者做作业做练习来说,做完后认真检查一遍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之一。1.5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这是自认为聪明的学生经常出现的浮躁现象。觉得太麻烦,反正很简单,反正自己都懂了,反正自己会了,所以就不认真改正了。其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做完题后,耐心已经达到了极限,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使他们长出一口气,也就在这里,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2导致学生浮躁心理的原因2.1自身方面首先是当今孩子普遍存在着较弱、任性、吃不了苦、自我意识强烈、思维离奇、想入非非等心理因素。其次是认知上的偏执,浮躁心理者总是只看到别人的收获而看不到人家为之付出的汗水,总希望侥幸获得成果而不想从点滴小事做起,面对激烈的竞争,只想投机取巧,少劳或不劳而获,或一口吃成个大胖子。2.2外界环境方面首先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正进行着大调整,社会氛围充塞着“喧嚣”“浮躁”之气。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时尚、风气、文化氛围都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抱负水平、态度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其学习心理。其次是家庭教育方面: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态(如对工作挑三拣四,频频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最后是学校教育也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浮躁心理是在学校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虽然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但仍有许多学校把眼光一味地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学生的评价也完全以成绩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只重视面上的高分,却不注重塌实地学习。3浮躁心理的防治学生的浮躁心理已成为他们提高成绩的重大障碍,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怎样改变浮躁心理应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从以下几法入手。3.1立志教育。教育学生立长志,而不是长立志。这点对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帮助学生立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切实可行。有的学生立志经常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