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的思考[内容提要]从规划与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建设的原则和思路。[关键词]可持续,校园,建设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确保发展沿着科学的轨道健康运行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同样为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和视角。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院校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本文就可持续发展校园的规划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有益于我们的工作。一、可持续发展校园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核是以人为本,兼顾现实和未来,而“可持续发展校园”的目标与定义,目前尚无统一而权威的说法,基本上还处于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众说纷纭的阶段,如有人称之为“绿色校园”,也有人称之为“生态校园”。从学校园区规划与建设的角度,可持续发展校园的内涵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遍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如校园的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再利用、空气环境的控制等;二是针对校园发展的特点而言,校园规划建设不是一个终极的完整状态,而应在规划之初,就应该使规划呈现一种可增长的、灵活的状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三是理性观与动态观的协调,在校园规划的编制与建设实施中,要将校园的理性、有序与环境有机的融合,形成多样而协调、有机且有弹性的体系。二、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建设的原则(1)校园建设,可持续。从特定的意义上讲,学校建设是为了满足未来学校建设和发展对校舍及环境的功能要求,具有鲜明的文化性和学术性。在功能上一定要努力达到多元化、通用化和现代化,这就给校园规划与建设赋予新的内涵,要求校园规划与建设必须具有未来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敏锐的眼光和清醒的估计,超前掌握事物发展的动向和趋势,以全新的思考和工作方法来迎接未来更长远需求的挑战。(2)资源利用,节约有效。现代的设计思想、原则,要求遵循3R原则,即Reduce(减少消耗)、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校园的规划建设要终始如一的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强调设计与生态相结合,减少对自然界和环境的不良影响。要充分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节约用地、适应环境,给学校的发展预留空间,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的各项指标。(3)交通组织,以人为本。学校交通组织中,首要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师生的心理及行为方式研究各种道路组织、形态和层次,创造一个满足校园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上要求的校园环境。校园交通组织要减少车流、人流的迂回交叉;改造人行空间单纯的交通功能为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空间,创造安全、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4)校园环境,高品质。校园环境是展示学校办学理念、文化氛围、对外形象的窗口,是学校物质文化的载体。校园环境建设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校园环境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给广大教职员工以精神营养和潜移默化的熏陶。要赋予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特定环境,体现办学理念与特色,展现大学精神,显现从学校共同的价值选择和历史传统,使教职员工取得认同感,增强凝聚力。三、营造可持续发展校园的途径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是重大现实问题,必须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所谓“硬件”就是学校的规划建设与工程技术方面,所谓“软件”部分则是指除“硬件”之外的人文、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措施。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学校校园的规划与建设的实际,可持续发展校园的硬件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1)整合空间,提升整体功能统一规划是保证校园建设科学的首要条件,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建设布局,是提升校园整体功能的关键,是确保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基础,要坚持理念统一、空间统一、功能统一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统一,采取化整为零、化点为片、化劣为优的原则,整合校园空间。同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各院校现有校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