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努力的理由多年前看过一个小故事,至今记得。主要讲一个农村孩子和爸爸的对话:爸爸,种地干什么?为了挣钱。挣钱干什么?为了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儿子。生儿子干什么?长大种地。第二天,父亲在地里发现了儿子的尸体。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年纪还小,但是,那种悚然一惊现在还记得清楚——人生如果真是这样一种无望的轮回,那么,活着,就只是一种无意义的消磨。这种消磨如此可怖,连小孩子都发现了它的虚无和虚妄——既然我的儿子,儿子的儿子,还是种地,那么我这辈子种地,努力地辛苦地种地,有何意义?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确有其事还是纯属杜撰,但是,我愿意相信这是一个人生寓言,隐喻着这样一个道理:人,需要一个活着的理由并且为这个理由而努力。这个时代的人们,活得太迷茫。既不需要像极端贫困的时代,为解决温饱而奋斗;也不需要像战火纷飞的时代,为国难家仇所驱使;达不能拥有兼济天下的胸怀,穷则又不能保持独善其身的操守;既不像思想独裁的时候那样唯领导命是从,又不敢争取自己合理权益,甚至非常非常漠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比如选举权。上不着天,下不接地,很多的时候,有些人一觉醒来,常常会觉得万念俱灰,赖在床上不想动弹。其实只是一念之间,突然觉得——没意思。这种迷茫的时代病,真真切切地辐射着孩子们。通常,大人给成绩不好的孩子扣上一顶“学习不努力”的帽子,在这帽子下,孩子学习的这种矛盾被掩盖了,以为只要孩子学习一努力,个个清华北大顶呱呱了。这话基本是没有错的,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统共就那么一点知识,正常的孩子只要努力学习,科科达到80分的优秀是不成问题的,又何必劳烦教育行政部门用“全科合格率”来衡量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教育,当然是积重难返,但问题的关键,可能还不是课程改革或者是课堂改革,也不是教中心或者是学中心,而是,当孩子仰着脸问“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书”时,大人如何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告诉他们,努力读书是为了报效祖国?说实话,在和平年代,祖国的概念是很模糊的,国庆节的意义,就是可以放假七天!不知道钓鱼岛事件是否真的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乃至学习热情,如果真有,那也是星星之火,没有合适的条件,不足以燎原。告诉他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光耀门楣?他们虽然不能理解“富二代”“官二代”的横行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也本能地感觉得到知识虽是力量,而权力才是自由。君不见,多少人恨自己老爸不是李刚!告诉他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幸福生活?以那些家庭不幸或者家境贫寒的孩子为例。按理,这些孩子是最应该发奋读书的吧,因为读书,乃是可以不仰仗他人迅疾地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但现实情况是,成绩好的孩子,绝大部分家境也好。因为家境好,所以父母有精力也有识见重视孩子;因为父母重视,所以孩子成绩也好。更何况,人才交流市场里,人头攒动,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个人才——而那时那刻,以为自己是个人才的,何止千万!努力读书与幸福生活之间,是牛郎和织女的距离。告诉他们,努力读书是为了求知的快乐?个中滋味,就不用说了吧。学海无涯,苦海无涯,何处是岸——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如果可以自由选择,绝对会选择游戏而不是学习!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遇到太多太多这样的孩子——很聪明但就是不愿意用功?我们是不是感到太多太多这样的困惑——这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教了三遍四遍五六七八遍学生还是学不会?我们是不是看到太多太多这样的现象——学生宁可发呆无聊都不愿意翻看我们所认为的好书一眼?学生这样厌学,绝不仅仅是因为课程不够生活,课堂不够狂欢,教师不够幽默,而是,他们真的找不到一个努力学习的理由!我当了十几年老师,也想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也想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也想让每个孩子都走向成功,可是事实上,还是有那么多那么多孩子最终一无所长,学无所成。前天,和一个男孩谈心,有能力学好却不努力学好的那种。他说,老师,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他说的是实话,是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我说,是啊,你努力学习的理由,第一肯定不是为了钱,因为你的家境,目前还不能使你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