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中班音乐活动组织的有效性摘要:本文简述了中班音乐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重点分析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心理成长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关键词:一: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什么是我们的目标呢?就是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和歌唱,培养他们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这种渴望将持续终生。音乐既不是通过智力的、理性的途径来学习,也不能用类似代数符号或是与儿童无关的文字书写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是为他们铺设知觉体验的道路。要知道,一次单纯的体验能够使年轻的心灵通向音乐,直至终生。”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性教育。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发现“美”的内涵,从而使幼儿获得身心发展得“和谐之美”。幼儿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是实施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音乐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意义深远的新型课题。二:幼儿有什么样的生理特点?以及我们又该如何根据这些幼儿的生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呢?这是我们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是否成功的核心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成长特点和个性,以及对幼儿教育的见解,综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剖析如下:(一)以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特点,采取“游戏性”的教育方法音乐艺术有娱乐的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音乐娱乐性的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在快乐的气氛中体验生活。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引导幼儿在愉快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之中受到教育。以“乐”为教的教育方法促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得全面发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动力和手段,也是推动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力量。因此,我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主要在体现于内容的游戏性,设计的游戏性,方法的游戏性三个方面。1.内容游戏化。我在选择教材内容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旋律,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得教材。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同时根据相关的题材加以改编,体现生动、活泼、趣味性。如歌词“汽车”演变成“汽车,嘟嘟嘟”:“流水”演变成“流水,哗哗哗”又如歌曲《走路》,小兔走路蹦蹦跳跳,让幼儿学小兔“蹦蹦跳跳”的走路表现小白兔跳的生活特点;小花猫走路静悄悄,让幼儿学小猫“静悄悄”走路,让幼儿在模仿小兔,小猫的游戏中学唱歌曲。2.设计游戏化。音乐教育活动形式的好坏,往往决定看音乐教育的成败。因此我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游戏性体验在意境中不仅让孩子感受音乐,而且让孩子表现对音乐的积极性。游戏中的幼儿的自主性体验比通过老师的精心讲述,更使幼儿感到音乐挥动的趣味性。比如叫孩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时,我自己扮演妈妈的角色,让孩子充当歌曲里的那个孩子,在唱歌的过程中我用双臂去和孩子们拥抱……把亲情和故事的情节化为一体,把这首歌曲设计成一个动人的故事。而且根据故事的气氛引导孩子的表现,从而把教材设计得趣味化、条理化、结构化。3.教学方法游戏化。“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与此同时他们也善于用“形象”的思维去对“好奇”的事物加以思考、想像、揣摩。我利用这两个特征抓住幼儿的心理把音乐题材的内容变得“好奇和形象”,充满艺术色彩。我把同样的题材“趣味”化之后变得引人入胜,新奇和形象、生动。幼儿便于接受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我对这个方法体会尤为深刻。比如教孩子们玩“吹泡泡”的音乐游戏时,我先让幼儿观察泡泡在空中的变化,再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想想泡泡在空中飞是什么样子,落在地上可以摆出什么造型,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泡泡的形象更加融入到这个游戏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