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寄语】你是花季的蓓蕾,你是展翅的雄鹰,明天是你们的世界,一切因你而精彩教学设计圆周角第一课时绵竹市孝德中学:王伦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能运用概念辩识圆周角。2、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3、经历探索过程,体会分类、化归和完全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4、会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理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让学生口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互相讨论的团队精神。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圆周角概念及圆周角定理.【学习难点】:圆周角定理的探索过程。【教法学法分析】一、教学方法本课时采用学案导学,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去量一量、议一议,自主探索,去发现、验证圆周角定理。教师采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启发式设疑诱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和验证圆周角定理二、学情分析本课时借德阳市罗江中学初三一班上课,据该班数学老师介绍,该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有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参与性强。结合个人教学特点,选用学案导学,目的是希望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获取圆周角定理相关知识。三、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专题一:课前预习: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概念1.1、师:海洋的生物是多彩多姿的,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海洋去观察这奇妙的海洋世界。(教师开始在计算机上出示海洋馆外图,海洋馆内图)1.2、师:设置场景:同学甲的视角∠AOB的顶点在圆心处,我们称这样的角为圆心角.同学乙的视角∠C、同学丙的视角∠D和同学丁的视角∠E不同于圆心角,是与圆有关的另一类角,我们称这类角为--------(圆周角,板书课题).1.3、右图中∠C,∠D和∠E有什么共同特点?第1页玻璃丙(D)丁(E)乙(C)甲(O)BAnACBAC'B035.37°35.37°135.37°35.37°235.37°35.37°335.37°35.37°435.37°35.37°535.37°35.37°635.37°35.37°735.37°35.37°835.37°35.37°935.37°35.37°1035.37°35.37°1135.37°35.37°1235.37°35.37°结论:在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AC'B=35.37°ACB=35.37°结论度量角度C'OABC【教师寄语】你是花季的蓓蕾,你是展翅的雄鹰,明天是你们的世界,一切因你而精彩2、★圆周角定义:阅读教材P84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1什么是圆周角?2.2你觉得像什么样的角是圆周角?(教师板书圆周角定义,并强调定义的两个要点,学生在学案上写出圆周角的定义.)2.3运用圆周角的定义,判断下列各图中,各图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并说出判断理由(1)(2)(3)(4)(5)(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就每个图形分别请一位学生作答.)专题二:新知探究3.★探究圆周角定理3.1:量一量师:下面我们继续研究海洋馆的问题,设想你是一名游客,要想背靠墙透过玻璃观察,除了乙、丙、丁三位同学的位置供你选择,还有位置可看到海洋景象吗?请在右图背靠墙的地方选择位置画一个与∠C具有共同特点的角。(教师开始在计算机上进行验证.)【1】同弧所圆周角有无数个结论:在同一个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有_____个。师:你觉得你选择的位置与乙、丙、丁三位同学的位置相比较,谁看到的海洋景象范围更大?如何比较?(学生开始动手操作验证:有的借助量角器,用度量的方法进行验证;有的采用折叠重合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师开始在计算机上进行验证.)【2】同弧所圆周角相等。结论:在同一个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________。师:如果让你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位置供你选择,你选择?你选择的甲位置与乙、丙、丁三个位置的观察角度大小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开始动手操作验证:有的借助量角器,用度量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师开始在计算机上进行验证.)【3】同弧所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①拖动圆周角的顶点使其在圆周上运动;②改变圆心角的度数;③改变圆的半径大小.结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_______.师:既然这样,我们请一位同学把今天所有发现的结论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