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慧心教学实践今天的一节“蚂蚁”课上的比较生动。在热烈,投入的整个观察交流活动进入尾声时,忽然有个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老师,蚂蚁是怎样走路的呢?它的六条腿是怎么动的?”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我一时也愣住了。不一会儿,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了。我迅速调整好思路,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蚂蚁怎样走路”这个问题。随即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各组已将蚂蚁放到白纸上仔细地观察起来,看看蚂蚁走路时先抬哪条腿,后出哪只脚。但挑战出现了,蚂蚁腿又小又细,走路也很快,六条腿不停地移动,就是用放大镜也眼花缭乱,根本就看不清楚。怎么办呢?重新设计探究方案。有的同学说用照相机拍下来;有的说用摄像机摄下来,再用慢镜头放出来;有的说让蚂蚁在稍微有些湿的黏土上爬行……同学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察方法,有些方法也相当不错,但当时受条件限制不能实施。又难住了,这时,一个学生说在蚂蚁的脚上涂蓝墨水,再让它在纸上爬行。同学们几乎是齐声叫好。但不一会儿,大家又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有些组由于涂的墨水过多,蚂蚁将脚印拖成一条线,一团一团的;有些组虽然留下了足迹,因为颜色一样,也看不出蚂蚁脚移动的情况。经过再次讨论,同学们决定在蚂蚁两边的脚上分别涂上适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这样蚂蚁两边的脚就会在白纸上留下不同颜色的脚印。再次观察,蚂蚁果然在纸上留下了清晰的爬行足。它每前进一次,就会在纸上留下一个三角形的足迹。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得出:蚂蚁走路时,每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分别组成两个三角形,每次前进时,一组三角形支撑住身体,另一组三角形抬起向前迈进。半信半疑的小组继续探究,直到疑惑解开,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课后,我深刻反思,认真总结,逐步领悟到以下几点:首先,学习科学是学生要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了的事。学生经历的探究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相关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对科学研究的“简约复演”。现代教育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和障碍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的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当学生已经提出一个正感兴趣的问题时,教师没有把现成的科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求他们自己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从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订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做出结论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整个活动中的每一个挫折,都触动着学生的思维,在遇到挫折时,学生总是主动地去做出下一个假设,成为整个探究过程的主动推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