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岢岚二中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备课教师张然及同年级语文教师集体备课时间3013.3.19课题:短文两篇序号:08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积累“旸、姮娥、皓月、浸”等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贯穿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3.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过程和方法:1.强化朗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2.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2.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学习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学习难点:1.把握稳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导学方法:朗诵法、讨论点拨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巴金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二、课堂导学:明确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旸、姮娥、皓月、浸”等词语,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2.强化朗读,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3.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自主学习1.简介作者和文章背景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文章背景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2.字词解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旸(yáng)谷浸(jìn)润皓月(hào)姮(héng)娥解释下列词语。姮娥:即嫦娥。皓月:明亮的月亮。露台:晒台。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3.朗读课文《日》,学生思考:(1)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热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炽烈的热情的佳作。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它蕴含着哲理,奔涌着热情,堪称“字挟风霜”、“声成金石”的艺术精品。(2)“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明确: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3)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