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初一语文教案设计者郎越二次备课人课题《世说新语》两则课时2总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熟记文言生字、特殊文言词语和句式;识记作家作品。2、赏析文中简练的语言,结合文中描写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理解人物性格特点。3、了解古代少年的聪明机智,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的美德。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形成语感。自主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同学们,刚才我们都说了很多古代聪慧少年的故事。其实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进一步体会古代少年的聪颖机智。二、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2、作品介绍《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由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3、题材介绍志人小说:“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三、朗读课文1、听音频文件《咏雪》,注意标准字音。2、校正字音:俄而差可拟柳絮无奕女3、再次听读课文,注意文章的断句、重音和停顿,在书上做标记。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5、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学生分角色朗读。(2)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儿女”、“俄而”、“欣然”、“拟”、“未若”等。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3)翻译课文:采取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的方式。6、再读课文,检查预习,合作探究(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3)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4)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道韫的赞赏?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讨论明确:(1)融洽、欢快、轻松。(2)一种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看发则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到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3)一是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二是“笑”前喻“乐”后喻;三是为“柳絮”一喻而“笑乐”。赞赏道韫的才气。(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7、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韩愈《春雪》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所《雪》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8、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