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见证一场美丽的邂逅,在千里之外,千年之前。主人公是一个文人和一个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永州。《小石潭记》就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这些作品,通过生八记》中的第四篇。这些作品,通过生动逼真的景物描写,寄托了作者的身世动逼真的景物描写,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慨,是游记散文的杰作。之慨,是游记散文的杰作。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一读文章:给生字注音:篁竹()清冽()卷()石底为坻()为嵁()佁然()参差()披拂俶()而远逝悄()怆()幽邃()huánglièchíkānyǐsuìcēncīchùqiǎochuàngquán二读文章:1、翻译文章。(有没有难以理解的词句)2、用三四句话概括文章大意。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作为大约形成、成为可以如鸣佩环竹树环合西南而望记之而去水尤清冽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参差披拂犬牙差互玉环环绕表修饰表承接而由于、因为长短不一交错清澈冷清想一想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完成下面的句子。(提示:可从内容、感受等多角度探究;可从整体谈,也可从某一处谈)的小石潭。你认为哪一段写得最精彩?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你能不能找到作者自己的影子?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出为柳州刺史,四年后病逝于柳州。(一)文章背景:同时被贬的还有刘禹锡、白居易等八人,历史上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讨论: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不矛盾。不矛盾。•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心中愤懑难平,凄苦忧伤是感情主调;凄苦忧伤是感情主调;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便便寄情山水,自寻快乐寄情山水,自寻快乐。。•但这种但这种“乐”只是暂时的“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苦忧伤便流露出来。触发,凄苦忧伤便流露出来。(三)你如何理解作者说这个小石潭“不可久居”?我不久居,是因为。(能\愿\想\敢……)(四)如何理解“寂寥无人”与“同游者”这一矛盾?(材料一)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赏析:随着词人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加深,际遇的坎坷,人生愁到极点反而无愁可说,只好说句“天凉好个秋”这样无关紧要的话,这样不说而说,胜过千言语。让人悲绝。(材料二)《湖心亭看雪》中“余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矛盾。(材料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倏鱼从容自得地游来游去,这就是鱼的快乐呀。")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麽知道鱼的快乐?")赏析:庄子认为鱼乐,其实就是他对于自由活泼的生命由衷感受到愉悦。自己有愉悦的心境,见到鱼就觉得鱼乐,而惠子却不能理解。独与天地精神来往。灵魂只能独行,无论身边有多少人。也只有独行的灵魂才能与天地精神对话。在柳宗元之前,记山水,山水是山水,我是我。如《三峡》。从他开始,景中有我,我中有景。人称“游记之祖”。中国后来多少文人在现实世界里受挫,从他那里汲取灵感,去山水中寻求安慰,他们渲染山水的宁静与远离尘世喧闹,正是为了寄托一颗幽寂的诗魂!(像《湖心亭看雪》和《记承天寺夜游》中清冷的氛围)。其实并非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