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孕育了辉煌的农业文明。回答1-3题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①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③男耕女织④以土地国有制为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中国古代最早出现这一局面是在A.南宋时期B.元朝统一后C.明代后期D.清朝前期3、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的突出表现是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城市布局整体、环境优美C.商业活动打破坊市界限D.出现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回答:4-6题4、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说明了A.蒸汽机的使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B.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C.蒸汽动力成为人类使用的主要动力D.蒸汽动力带来了交通运输革命5、1860年,伦敦居民外出旅游可能乘坐的交通运输工具有①汽车②飞机③火车④轮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是A.教育的推动B.市场的扩大C.国家的支持D.科学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代工业艰难起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回答7-10题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解体”是指A.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B.手工工场行业增加,规模增大C.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体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是在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中C.甲午战争后D.一战期间9、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不包括A.开中国近代工业之先河B.实现了求富求强的梦想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D.刺激了民间投资热潮10、一战期间,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发展迅速,到1921年就获得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这说明影响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A.国内的市场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帝国主义11、下列服饰属于中西合璧的是:中山装和旗袍12、《歌女红牡丹》剧照是A.第一次自摄影片B.第一部故事影片C.第一部京剧影片D.第一部有声影片体制创新是各国发展经济的重大举措.回答13-18题13、影响右图曲线变化(苏俄1913-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曲线)的因素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新经济政策④斯大林经济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下列有关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表述是A.赫鲁晓夫允许个体经济存在B.勃列日涅夫已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的框框C.戈尔巴乔夫未能突破传统经济理论D.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15、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工人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工人利益B.扩大就业C.稳定社会秩序D.刺激消费16、有人说,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管理B.政府开始兴办企业C.政府干预经济D.企业国有化17.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制定经济计划始于A.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罗斯福新政后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8.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①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②股票分散化.③完善福利制度④推行计划经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回答19-22题19.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发生在A.1986年7月B.1995年1月C.1999年1月D.2001年11月20.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正确评价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1、下图代表着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的新成就。该地区是A.深圳B.珠海C.浦东D.海口22.最早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