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2009年高考二轮复习学案编制人:沂源县教研室宋以晔课时20:关注民生【考点分析】本考点出现的背景是2008年的雪灾和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众志成城、共度难关,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决心。涉及的知识主要有古代的经济、近现代的“三农”问题、一些社会政治思想、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经济1、农业是保障民生的基础: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应用。2、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是保障民生的补充: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中国农耕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3、经济政策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农业发展、促进民生与社会稳定和谐);海禁政策(错失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不利于社会和谐)。合作探究1: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思考:(1)依据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3)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耕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何在?二、新中国的土地政策和农村政策1、建国后:①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规律。2、新时期: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②中央发出有关“三农”的多个“一号文件”,在“三农”问题上的发展战略及政策思路方面的重大变化;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农业税。三、有利于民生和社会和谐的政治思想1、中国古代:孔子“”的思想,墨子的“节俭”“尚贤”“尚同”的主张,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孟子的“”(民本)、的思想,荀子的“”的思想观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中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2、中国近代:太平天国的平均土地,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等。3、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中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反对专制暴政、人身思想自由等主张。合作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用心爱心专心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四、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1、罗斯福新政中举办救济、保护劳工权利和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措施。2、福利国家的出现:①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起的社会问题。②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其经济安全,保障公民最低经济收入和享受社会服务。③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④影响:对稳定社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合作探究3:民生问题是中外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摘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二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职工也普遍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材料三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