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7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一、选择题1.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A.经济特区的设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D.浦东的开发开放【解析】经济特区主要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没有上海,故A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故B正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1992年,与题干不符,故C不正确;上海浦东开发是在1990年,故D错误。【答案】B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文件,明确了在农业领域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到1983年底,全国实行包干到户代农户达到农户总数的95%以上。这主要是由于()A.农村改革需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生产责任制切合中国国情C.生产责任制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D.包干到户促进了农业发展【解析】全国95%以上的农户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这主要是由于生产责任制不仅切合农民利益,也符合国家利益,B项正确;我国首先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A项错误;农村生产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并不是土地的所有权,C项错误;D项是材料现象的结果之一,而不是原因。故选B。【答案】B3.(2018·吉林长春模拟)“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解析】“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到所有制形式,故A项错误;农村的变化与农村经济体制相关,故B项错误;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对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故C项正确;对外开放的格局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4.(2017·江西宜春调研)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B.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C.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D.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解析】通过《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使企业拥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激发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答案】C5.(2018·江苏苏州调研)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进行放权让利;改革的第二阶段,跃进到产权变革,以及在股权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在第三阶段,核心的变化则是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可见,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A.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C.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D.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解析】材料中“第一阶段”“第三阶段”表明阶段性,“放权让利”“跃进到产权变革”“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反映了渐进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非公有制经济,与材料中“国有企业改革”不符,故B项错误;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中“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有企业改革”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错误。【答案】A6.(2017·河南六市联考)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上认识的变化()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B.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D.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解析】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