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内容透视1.阐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2.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3.理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关注热点命题1.结合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和意义,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2.结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说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对当前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结合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说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及其意义•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1)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建国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2)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第一,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政治独立;第二,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第三,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①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②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③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快速发展。面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们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二大后,商品经济在我国发展起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我国的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3)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四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了如下规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谑谐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市场主体主要有三类:企业、家庭和政府。其中,最基本的是企业。•(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十四大以来,我国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市场形成价格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