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6细胞呼吸、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有氧呼吸•1.概念:指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2.场所:,主要场所•是。氧气大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3.过程:第一阶段:C6H12O6酶,2C3H4O3+4[H]+少量能量,在中进行。•第二阶段:2C3H4O3+6H2O酶,6CO2+20[H]+少量能量,在中进行。•第三阶段: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在中进行。•4.实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线粒体•1.人的成熟的红细胞、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吗?•二、无氧呼吸•1.概念: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为,同时的过程。•2.场所:。细胞质基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释放出少量能量•4.总反应式•5.能量:(以产生乳酸为例)•2.无氧条件下,释放能量很少的原因是什么?•三、细胞呼吸的意义•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如丙酮酸是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枢纽物质。原料能量•四、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同化作用方式•(1)光能自养型•概念:生物体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举例:绿色植物等。•(2)化能自养型•概念:生物体利用合成有机物。•举例:等。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能量硝化细菌•(3)异养型•概念:生物体利用现成的同化成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举例:人和动物及营腐生、寄生生活的菌类等。有机物•2.异化作用方式•(1)需氧型•概念:从外界摄取来氧化自身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举例:绝大多数生物。•(2)厌氧型•概念: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举例:动物体内的寄生虫、乳酸菌等。无氧氧•3.将同化作用划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的依据是什么?•思考探讨提示:•1.人的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有的细菌进行有氧呼吸,也有的进行无氧呼吸。•2.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3.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利用的能源不同。•一、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1.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比较项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条件需要酶需要酶需要氧、酶反应物葡萄糖丙酮酸和水[H]和O2生成物丙酮酸、[H]和ATPCO2、[H]和ATP水、ATP产生的能量释放少量能量释放少量能量释放大量能量•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反应条件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呼吸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物CO2和H2OCO2、酒精或乳酸释放能量释放大量能量,产生38个ATP释放少量能量,产生2个ATP特点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有机物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完全释放相互联系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实践应用•1.内部因素•(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花期细胞呼吸速率较高,成熟期细胞呼吸速率较低。•(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2.环境因素•(1)温度•呼吸作用在最适温度(25~35℃)时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作用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呼吸作用受抑制。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2)O2的浓度•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如右图)。•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但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同时产生酒精,一样不利于蔬菜、水果的保质、保鲜,所以一般采用低氧(5%)保存,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