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纲高频考点1.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光合作用的过程2.C3植物与C4植物的概念及叶片结构的特点3.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4.共生固氮微生物与自生固氮微生物5.生物固氮的意义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从C4植物叶片结构分析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高的原因2.用显微镜观察鉴别C3、C4植物3.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中淀粉粒存在位置的实验探究4.探究根瘤菌的结构与生物固氮的关系5.分析氮循环中各种生理活动过程及地位课时1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一、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1.光能转换成电能(1)色素的功能①吸收和传递光能:。绝大多数的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②吸收转换光能:。•(2)电子的来源、去路•最初电子供体: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最终电子供体:。•最终电子受体:。•(3)场所:类囊体上。少数处于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NADP+水•2.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1)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中•(2)反应式:ADP+Pi+能量ATP•酶,NADPH•(3)场所:。•3.活跃的化学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1)过程:C3的还原,其中还原剂为。•(2)产物:葡萄糖等有机物。•(3)场所:叶绿体基质NADPHNADP++H++2e-类囊体NADPH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各分布何处?2.NADPH有什么作用?•二、C3植物和C4植物•1.C3植物•(1)CO2的固定途径:只有,其场所为叶肉细胞的叶绿体。•(2)叶片结构特点: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3维管束鞘•2.C4植物•(1)CO2的固定途径:C3和,其中前者在细胞中进行,后者在叶肉细胞中进行。•(2)叶片结构特点:维管束鞘细胞与其外面的一圈叶肉细胞形成结构。前者含有的叶绿体,后者含有正常的叶绿体。•(3)实例:高粱、玉米、苋菜、甘蔗。•(4)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C4维管束鞘“花环型”没有基粒C4植物能利用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而C3植物不能•三、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1.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延长时间:一年多茬种植。•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光合作用•2.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1)光照强弱的控制•四、生物固氮•1.概念: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的过程。•2.固氮微生物的种类•(1)共生固氮微生物——以根瘤菌为例•代谢类型:•特点:•①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豆科植物根瘤菌。•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不同的根瘤菌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③能刺激豆科植物形成根瘤。氮还原成氨异养需氧型•(2)自生固氮微生物——以圆褐固氮菌为例•代谢类型:。•特点:•①能独立进行固氮,并且有较强的固氮能力。•②能够分泌,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异养需氧型生长素3.圆褐固氮菌生活在土壤里,产生的NH3还需经过哪些生理过程才能被植物吸收?•五、氮循环•1.氮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1)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工业固氮,其中以为主。•(2)植物以的方式吸收含氮的无机盐离子。•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进行传递。•3.氮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1)条件:缺氧。•(2)参与生物:反硝化细菌。•(3)→过程:硝酸盐→氮气。生物固氮主动运输含氮有机物亚硝酸盐•思考探讨提示:•1.色素只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分布在类囊体和叶绿体基质中。•2.NADPH作还原剂,还原C3,储存着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中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3.需要在土壤中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NH3氧化成NO,以主动运输方式被植物吸收。一、C4植物的特点1.叶片的结构特点•2.生理过程特点•(1)C4植物的CO2固定有2次,即CO2―→C4―→C3,第一次形成C4,不仅需要酶,还消耗能量。•(2)CO2还原的场所是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因此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粒的位置不在叶肉细胞,而在维管束鞘细胞。•(3)C4植物能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对CO2的利用率较高(如下图),因此C4植物能适应高温、强光照、干旱环S境。•3.鉴别C3、C4植物的方法C3植物C4植物同位素标记法14CO2→14C3→(14CH2O)14CO2→14C4→14C3→(14CH2O)从解剖学方面叶肉细胞排列疏松、无“花环型结构呈“花环型”排列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有叶绿体(无基粒)从生理学方面鉴别①对低浓度的CO2利用率低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