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说课稿本节课说课我的说课流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沁园春雪》编排在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二、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1、弄懂字面意思,将不懂地方标记出来;2、逐词逐句揣摩语言,细心揣摩品味.能力目标: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感知词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情感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三、教法学法教法1、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2、本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和音频、影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逐渐扩充了认知空间,缩短了认知过程,优化了课堂结构。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诵读法: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方式上看,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借此落实教学目的。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巩固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六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九组,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在投影仅上播放视频《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第二步、简介背景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第三步、初读全词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第四步、听读全词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第五步、导读全词先让学生以六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一、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第六步、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一系列问题,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研读课文。力求让学生理解文本。【上阕】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北国雪景图板书"景")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千米高的塬上)3.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长城、大河、山脉、高原)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