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纸制造水塔>>案例评析汉口回民小学王丹教学片段一:活动一:师: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活动:(演示幻灯片一)每个人都有一张纸。你能够在不改变纸的形状、结构的情况下,让它立起来吗?好,动手试一试。教师表扬会动脑筋的同学。活动二:师:你们真聪明!看来,借助外力,柔软无力的纸也能站立起来的。那么,不借助外力,改变纸的形状,一张纸还能立起来,并能在上面搁一些物品吗?下面,我们进入活动二。(演示幻灯片二)看看哪组做出的形状多。1、学生动手制作。2、指名汇报。3、小结。(演示幻灯片三)看来,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后,它不仅可以立起来,而且具有了一定的承重力了。活动三: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活动。就在你们刚才折出的不同形状的纸上,试着搁上你们的书本,看看它们分别能承受多少本书本?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试验记录表。(演示幻灯片四)1、学生试验记录,教师巡视。2、小组派代表反馈。教师小结:大家的发现还真不少!活动四:师: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活动。还是用一张纸,将它平均分成若干份,折成一定的形状,在桌面上组合,看看承重力和刚才的比有什么变化?1、动手试验。2、指名汇报。片段评析:教师将“了解纸在变化其存在形状和结构的时候,其承重能力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个活动重点分成三个小活动展开探究。活动一:不改变纸的形状、结构的情况下,让它立起来;活动二:让改变形状的纸承重;活动三:比较不同形状的纸的承重力,完成实验记录表。活动四:将纸平均分成若干份,折成一定的形状,看看承重力和刚才的比有什么变化?许老师把活动中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化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很轻松就能认识:纸的性质是可以改变的,柔弱的纸在变化其存在形状和结构的时候,其承重能力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为学生制作水塔打下基础。教学片段二: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个小小建筑师,设计并制作一个水塔,不过,我们用的材料既不是钢筋,又不是砖头,而是纸,用纸造水塔(演示幻灯片七),(板书课题)敢参加这一挑战性的活动吗?(有人害怕了?)3、出示活动要求。4、出示评价标准。5、讨论,并设计制作,教师巡视。小组内可一起讨论讨论,可六个人一起设计制作,也可两个或三个人一起设计制作,但是,要求是只能用两张纸。6、评比。大家的真棒!设计并制作出了这么多种“高架水塔”,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哪个小组的水塔最高?哪个小组的水塔承重量最大?师:倒记时看看哪一组的水塔立的时间最长?10、9、8、7、6、-----。师:哪一组最高呢?师:在水塔上加易拉罐,看谁的水塔加的多?片段评析:教师在指导学生对制作的高架水塔进行评价时,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方式评价。首先,是“倒计时”看谁的水塔立的时间最长。接着,比一比谁的的水塔立的高。最后,在水塔上加易拉罐,看谁的水塔承重力更大。这种评价方式不但与前面出示的“活动要求”、“评价标准”一致,而且还使活动达到高潮,学生在这一刻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他们体验到成功和失败的滋味。教学片段三:总结延伸:师:所有的创造都源于“异想天开”,而所有没有“异想天开”过的人,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言行。常言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们开动脑筋,奇思妙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演示幻灯片十、十一)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开动脑筋,也能创编出立意新颖、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相信你们在创编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片段评析:课后教师出示了一组图片:“上站人、纸上开汽车”等等。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了解到纸还能承受这么重的物体。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我从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也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罗万象,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这次实践活动还让我感受到这又是一种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