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1、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本节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玻璃刀、钻石、铅笔引入,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为下节课学习单质碳的物理性质作了铺垫。教材引用了大量的插图,清楚地表明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木炭和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金刚石、石墨以及木炭、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由学生讨论得出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本节教材最后还通过《化学、技术、社会》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并对氢气有所认识,知道了碳、氢、氧是组成物质世界的三大主要元素。本节核心是通过学习掌握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非金属固体所特有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并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本节课内容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利用远教模式二设备和投影仪,选取图片、视频等资源,通过多媒体演示了金刚石、石墨及C60的结构,金刚石刻画玻璃、石墨导电,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等实验激学生兴趣、引起思考、帮助学习、加深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及用途的了解,突破教学难点。2、整合思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是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对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的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因而在教学中准备了远教模式二设备和投影仪,同时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1)、播放玻璃刀、钻石、铅笔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学习,从而引入课题。(2)、在学生学习金刚石、石墨、木炭及活性炭的用途时,可通过视频播放相关实验,加深学生对金刚石、石墨、木炭及活性炭物理性质的理解,从而突破本节教学的重点。(3)、为了使学生在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可通过视频播放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加深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4)、本节内容学完后,再通过视频展示碳纳米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再次播放视频《金刚石、石墨》,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及知识面的拓展,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二、教案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授课人杨远学校宝鸡市相家庄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3)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1的物质。2.过程与方法: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重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比较及用途。2.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难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2.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教学方法视频播放归纳总结讲解仪器、药品多媒体教学课件模式二教学设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播放视频1,组织学生观看:【设问】:以上这些物品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问题】: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种元素能不能组成不同种物质?通过观看视频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明白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玻璃刀刀头上的金刚石、铅笔芯的观看视频1,思考【回答】:可以播放玻璃刀、钻石、铅笔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学习,从而引入课题。2成分石墨以及C60就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引入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引导认知教师小结:1.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2.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三种:金刚石、石墨和C60请学生阅读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用途,并进行讨论总结:播放视频:玻璃刀裁玻璃,组织学生观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