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课例分析——苗志娟一、教学内容反思:《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描绘了石、水、游鱼、竹树等美丽的景色,表达作者在寂寞环境中的悲凉和凄怆心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柳宗元当时的悲凉心境。采用的方法是;朗读圈点,查阅资料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作者静默观察,人鱼相乐!柳宗元一生坎坷,仕途失意,欲解脱而不能。柳宗元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意后,被贬永州,有职无权,寄情山水,用简洁清隽的语言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刻画秀丽奇特的自然风光,寄托自己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小石潭记》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柳宗元作为被贬朝官,失意文人,虽也“思其君”,但更多的是心存废黜,寂寞无聊,即使寄情山水,聊抒闲情,以慰愁肠,表现在文章里则是淡淡的忧愁。《小石潭记》作者在首句未见潭影,先描摹水声,泠泠作响,写出了小潭的方位和发现缘由、。围绕“清”字,作者从“石”上落墨,写石潭的形状,写水中的游鱼,写日光,写倒影,绘形、绘影、绘色,描绘了一副人鱼相乐图。在文章的第四段描写石潭周围的景色给人的感觉,突出“凄”“清”“悄怆”之感。最后一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寞无人、凄神寒骨、敲窗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小石潭记》是第一篇课文,通过本文意图使学生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采用以读为主、小组合作的方法。二、教学过程反思:这节课是预导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生字,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够翻译成白话文。本文是一篇比较长的文言文,因此,分为两部分来学习,本节课重点学习第一段和第二段。这节课整体流程是这样的:导入,以单元提示为落脚点,学生们齐读,对整个单元有个初步把握,以走进小石潭,与柳宗元同游作结。其次,让学生讲解字词,介绍作者,教师做适当补充,读课文翻译前两段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最后完成反馈小结和巩固训练检验效果。我觉得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读”,文言文重在读,在教学中间采用四读,初读读准字音,解决字词;再读注意停顿,理解词意;三读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四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文章的重要环节翻译课文时,先让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解初步翻译,针对不会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不会的词语和句子,检查时随机抽查,看学生的掌握的情况。这篇文章篇幅稍长,一节课只处理了生字和翻译,巩固训练没有处理,时间把握的不好。以后上课得注意。三、教学效果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翻译课文,由于分成两部分来学习,学生的压力减轻,学习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经验,老师要合理的安排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难,让学生望而却步,要让他们感觉文言文的学习也是很简单的。四、努力的方向今后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要灵活的运用学案,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研究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容易,老师教的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