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灾害来临的时候》课例观察报告一、教学设计及说课(一)课题:当灾害来临的时候(二)学情分析:高年级学生有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的愿望,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由于长期生活在安逸安全的环境里,对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危害,都是通过电视、媒体等渠道获取,不深刻,所以对灾害的防范自救等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也是少之又少。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孩子们一个强烈的震撼,引起他们对地震,尤其是地震的防范与自救知识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另外,在学校或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献爱心”活动中,部分孩子由于受家庭或各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并不真正理解其“献爱心”活动的意义,也不是怀着真诚急切的心去帮助别人,去参加活动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更需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三)教材分析:本课题属于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中最后一个课题——《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关注地球,了解生态环境,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从而学会面对灾害时的自救预防方法。本课题重点讲“灾害中的救助”,引导学生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习防灾自救常识和技能。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活动教学的:一是三只小球的测验告诉同学们面对灾害的第一反应是逃生自救,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慌张,不要拥挤,不要害怕,而要镇定、团结协作,有序地逃离;二是通过各种图例、故事教给学生地震、洪水等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小常识;三是通过观看图片,感悟“灾害无情人有情”,了解“红十字会”相关知识,激发关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情感。(四)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们面对灾害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和顽强意志;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形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情景模拟演练等活动,孩子们能学会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我保护、自救、互救的方法。③知识。了解曾经发生在世界、我国以及家乡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学习一些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征兆、预防、自救小常识。(五)教学要点:①教学重点。面对灾害时,如何让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的方法;怎样让学生感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如何培养关爱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②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遇到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能学会合理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救护。(六)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地震、洪水、冰雪等灾害的相关知识,制作“当灾害来临的时候”的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1.震撼心灵,导入新课(1)播放“可怕的自然灾害”视频片段,让学生畅谈感受。(2)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谈谈家乡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2.珍爱生命,防灾自救[活动一:防灾自救大擂台](1)小组合作研讨课本46页、47页内容,学习正确逃生自救的小常识。(2)“灾害自救常识擂台”抢答赛,扩展课本上的知识,引导正确的做法。[活动二:情景模拟演练](1)如果正在上课时警报响了,地震发生了,怎么行动?(2)假如地震引发了火灾,接到离开教室的信号,该怎样行动?(3)学生互相评一评、议一议,做法是否正确,该注意哪些问题。[活动三:预防预报有良方](1)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主交流防御自然灾害的方法。(2)朗读预防地震的谚语歌谣。3、学生总结,老师布置作业多观察多发现、搜集整理,编制一本《灾害自救手册》。4.爱心行动,灾害无情人有情[活动一:心系灾区,我们和你在一起](1)播放课件——灾后的悲惨场景,激起孩子们的同情心。(2)说几句鼓舞激励灾区人民的话。[活动二:感动在线,爱的奉献](1)联系“四川汶川地震”“南方雪灾”,讲一讲看到过的一些救助灾区的感人故事。(2)结合课本48页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人们这样做是为了谁?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3)播放课件《爱在天地间》,重温灾难发生时,我们的政府、社会各界、全国人民是怎样真诚帮助、无私奉献的。(4)启发迁移,想想个人、家庭、学校可以为灾区人民、小伙伴做些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八)板书设计:当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