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五•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3)H2O2分解时产生的O2以气泡形式逸出,可以通过比较产生气泡的多少或相同时间内积累的氧气的多少,表示二者催化效率的高低。•2.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2)还原糖+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3)实验中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究酶的专一性。•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试管编号1号2号各注入2mLH2O2√√加入不同催化剂2滴肝脏研磨液2滴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和多少速度快,气泡多速度慢,气泡少卫生香燃烧猛烈不猛烈冒泡时间短长结果分析H2O2酶的催化效率高Fe3+催化效率低结论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2.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项目1号2号(1)注入物质2mL可溶性淀粉溶液2mL蔗糖溶液(2)加入酶2mL新鲜的淀粉酶2mL新鲜的淀粉酶(3)振荡√√(4)60℃温水处理保温5min保温5min(5)加斐林试剂2mL、振荡2mL、振荡(6)煮沸1min1min(7)观察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无砖红色沉淀产生结果分析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遇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淀粉不能催化蔗糖水解结论酶催化具有专一性1.两个实验都要严格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1)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中,试管的洁净程度、环境温度、H2O2溶液量、各试剂的量,卫生香的使用情况等无关变量的控制要相同,整个反应过程中只有催化剂(过氧化氢酶和Fe3+)不同,比较得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2)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中,淀粉和蔗糖的溶液量、水浴的温度和处理时间、斐林试剂的使用量与加热时间相同,只有底物(淀粉和蔗糖)即自变量不同,比较得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2.实验四中•(1)选材:实验材料的新鲜程度,现取现做。•(2)肝脏必须充分研磨,使酶释放,可以加大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3)检验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性质时,应将点燃的卫生香(无火焰)放在管口处,不要插入试管底部。•(4)滴加氯化铁溶液和滴加肝脏研磨液不可共用一支试管。否则,由于酶的催化效率的高效性,少量酶带入氯化铁溶液中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使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判断。•3.实验五中•(1)选用新鲜的蔗糖溶液,蔗糖的纯度要高,要现配现用。•实验前要先用斐林试剂检验一下现配制的蔗糖溶液,如无砖红色沉淀的产生,则可供学生实验用。•(2)刚刚配制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要冷却到60℃以下再用,防止温度过高,破坏淀粉酶的活性。•(3)隔水煮沸用的开水,需提前备好,以缩短实验时间。•(4)若加入蔗糖的试管内最终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其原因可能是:•①蔗糖不纯,混有还原糖;②蔗糖放置时间过长,被微生物分解生成还原糖;③试管不干净,试管壁上沾有还原糖。•1.(2009江苏金坛调研)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2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②正确D.①②③都正确•【答案】D•2.(2009年济宁一模)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法步骤。在同学们提出的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实验步骤项目试管1试管21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加入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1mL1mL3加入1mol/L的HCl溶液1mL加入1mol/L的NaOH溶液/1mL4置于37℃水浴中5min5min5滴入斐林试剂并沸水浴加热2滴2滴•A.缺少pH为7.0的对照组•B.都置于37℃水浴中可排除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恰当•D.操作步骤设计合理•【答案】D•3.下列是有关“探究某种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最适温度”的实验设计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加酶洗衣粉在30℃的水中洗涤效果没有45℃的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