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别把任性当个性VIP免费

别把任性当个性_第1页
1/2
别把任性当个性_第2页
2/2
别把任性当个性:国外素质教育其实很严厉很多年轻父母基于儿时成长经历,意识到中国传统教育存在压抑个性的因素,于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十分强调张扬个性、保护天性,并把这种理念具化为对于规则的轻视甚至藐视。然而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不仅是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关系到将来的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在国外,规则教育就严厉得超乎想象,很像我们常常在历史书或是名人传记中读到的“XX家风”、“XX家训”。通过下面这篇文章,各位父母可以一窥究竟。别把任性当个性:外国素质教育其实很严厉。在中国很容易看到以下的情景:年轻的家长带着四五岁的孩子出来聚会,孩子完全不理会在场的人,到处乱跑,大声喧哗,不少家长都会对我讪讪一笑:“我们现在也学欧美国家,让孩子自由发展,少点规矩,多点个性!”这种论调很让我困惑,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身上,我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看到一个十三四的孩子连打招呼都还要父母教,都不具备一个正常的交流能力,谈何“素质”呢?大家都知道荷兰是个开放自由,社会容忍度很高的国家,但自由不是你认为的自由。譬如,在幼龄教育里面首先教的是规矩以及对规则和权威的尊从。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在没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前提下,不提倡批判和反抗,更不会容忍散漫无礼。言论自由,也是要在没有歧视和对他人的人身及情感没有伤害的前提下。荷兰老师不姑息无理的发泄情绪的孩子,而教不好孩子的妈妈也要“培训上岗”在荷兰的幼儿园,如果一个小朋友不服从团队安排,不遵守公共场合的基本礼数在被教育几次不改后,老师绝不会容忍,而会根据规定,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孩子要接受幼儿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治疗。家长也必须配合,完成孩子能正常融入社会和团体的过程。有时候,家长自己也要接受培训。如果孩子不幸被确定为“问题儿童”,那就只能去收纳有行为和社交问题的孩子的特殊学校了。我有个荷兰朋友有个四岁的儿子,上学前班的第一周,经常去毁坏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积木,在公共场合到处乱窜,老师制止他,他就大哭跺脚,生气毁物。老师马上就叫家长来把孩子领走了。孩子妈带着孩子去幼儿心理师那里,在候诊的时候孩子要吃摆在桌上的巧克力,妈妈对他说:“你只能吃一块哦!”他吃完了一块再去拿,妈妈就说:“你不能再拿了!”孩子不听照样拿了就吃。此后孩子依样连续拿了5块巧克力吃,妈妈也重复了5遍:“你不能再拿了!”,可是对孩子的行为完全没有影响力。这一切都被幼儿心理师看在眼里,一进诊室,医生马上建议妈妈和孩子一起接受治疗,因为她完全没有对孩子的控制力。在进行了行为评估诊断后,医生更肯定了之前的建议,对孩子妈妈说:“一些当母亲的基本能力,你还不具备,所以必须要学习。就像会计和医生都要有执照一样,你要通过训练取得当母亲合理管教你孩子的资格。”第一次咨询,医生就严格的训练孩子要知道在一个场所的“领导者”是谁,并要服从;如果你自己是“领导者”,那么就要服从社会规则和法律。无理的发泄情绪和不满,不会被姑息。孩子的社交素质,可以通过和大人平等的聊天里训练起来。再说说孩子的社交素质。欧洲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和相互交流的地方。在一个家庭聚会里,孩子被教导要积极参与和融入交流,而当着大人的面不管不顾的玩手机是不被允许的。上次我先生表哥一家四口从美国回荷兰探亲,家庭聚会被安排在一个自助餐厅。聚会因为人多,一般的传统就是吃上一道菜,大家就换个位子,好去和坐得远的亲戚也能聊到天。为此,表哥的两个儿子,一个十岁,一个十四岁一开始就被父母打散坐在桌子的不同位置,都没挨着父母坐,让他们自己多和在荷兰的亲友自由交流。十四岁的Brahim当晚想看美国队在世界杯的足球比赛,开席前就和他爸爸商量能否只吃半个小时的饭,球赛开始了就离席去餐厅的电视间看球,不参与聊天。他爸爸马上拒绝:“我也很想看比赛,可是大部分在这里的家人都更希望和我们聊天。你可以每隔十五分钟起身去看一下比分,两分钟内必须回来。”Brahim没有讨价还价,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还站起身给大家幽默的声明:“我在以后的三十分钟内,身心全是大家的,可是之后,我每十五分钟会去看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别把任性当个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