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学校名称:蒲村中心小学课程名称:语文内容主题:《迟到》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师姓名:王晓雅教龄:11年授课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主题《迟到》任课教师王晓雅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2课时上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5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2.在阅读中通过对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来触动对课文内容的感悟。3.学会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讨论为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重点难点1.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关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学方法1.问题归纳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归纳问题。2.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充分发挥自主合作的作用。3.自我展示法:让学生通过展示,让其个性得到张扬。4.情境体验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5.练习法:通过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幻灯片、教材等。学生准备:预习学习内容;与老师共同完成问题生成单。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回顾旧知5分钟谈话引入激发求知欲1.(导语)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动画片《淘气包马小跳吗》?马小跳最爱犯的毛病是什么呢?(迟到)迟到的经历大家或许也经历过,可是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世界,看看她的迟到经历。2.板书课题《迟到》。3.提问:结合预习说说自己收获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4.出示生字词语交流预习。(幻灯出示)说出自己的预习收获,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问题归纳明确任务8分钟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借助《问题导读—评价单》,小组反馈组内问题。2.师小结组内问题,生成班级问题。3.(导语)本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1.迅速反馈组内问题,找出自己的疑惑之处。2.带着疑问快速浏览课文。品味文本展示交流12分钟创设讨论情境1.指导学生结合问题,感悟课文,展开讨论,表达情感。(幻灯片)2.指导学生自我展示。3.引导学生由题质疑。1.小组合作完成讨论题,并进行多元展示。2.学生认真听并做好笔记。拓展延伸角色深化10分钟创设拓展情境1.导读:课文哪些句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小组成员一起读读,感受父爱的伟大与深沉。2.出示幻灯片,结合图片谈谈你的感受。1.带着感情有选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3.畅所欲言,积极行动说出自己对父爱的认识。巩固小结感情升华1分钟创设小结情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老师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也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勇往直前。用文中作者的经历激励自己。第二课时回顾问题整体感知3分钟创设语言情境1.引导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过渡:“我”小时候曾经因为“迟到”挨了父亲的打,父亲是怎样打“我”的呢?(板书:打)1、学生能够认真仔细地品读、倾听。2、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参与兴趣。朗读课文再谈收获13分钟30秒创设朗读、思考情境1、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2、简单谈谈对句子和人物的感受。3、教师适当点评。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生能够从更深的角度畅谈读文感受。3、学生之间进行补充评价。小组讨论合作解决8分钟创设组内合作交流情境【旁白】大家的感受更深刻,见解也很独特,我想,我们一定能够很轻松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