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暑期培训材料〕高效课堂新论主讲人:赵海洋卢氏县实验中学2014年8月25高效课堂新论什么是高效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有何不同?它究竟解决了新课改中的哪些问题?作为一个教育概念,它有哪些具体的内涵和主张?高效课堂是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而我们这里所说的传统课堂,是指那些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为指向,以灌输为手段,眼中没有学生的课堂所以,高效课堂是以“人本”为基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社会责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堂,但高效课堂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它是以课堂为突破口,由教学、评价、文化三大系统建构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完整地表述应该称为“高效课堂教育”。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支撑这种理论最简洁的描述是“四新”,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高效课堂作为一项来自于实践的新理论,经历了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改变课堂结构——改变教学关系——改变课堂文化——改变“教室”(即让教室成为教育实验室)。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经济而实用的改变现实教育的路径。教育的课堂并发症教学是老师讲、学生记吗?教学是“时间+汗水”吗?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吗?教育人几乎一致的看法是,传统教学正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显然是有罪恶的教学,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把这样的课堂称之为“缺德的课堂”。然而问题是,既然大多数教育人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却又为什么对课改心存疑虑?一个比较大的分歧在于,同样是在谈论课改,专家和名校热衷于形而上的课程改革,而草根和农村学校却选择了形而下的课堂改革。课程和课堂,到底谁更应“改”,或者谁更应先“改”?在草根们看来,如果不改变课堂的课程改革,恐怕只能是镜花水月,他们认为教育的问题集中暴露在课堂上,基于“教中心”、“师中心”的课堂根本不可能实现新课改理念。教育首先发生在课堂上,没有课堂的革命就不可能有教育的革命。在他们看来,当下教育诸多的问题都是源于课堂,唯有坚决摒弃“教中心”、“师中心”,转而在新课改框架下建构“学中心”、“生中心”的课堂,才能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因而,当下传统教育从根源性上看,患的是“课堂并发症”。唯有找到课堂这个“支点”,才能撬动全局。解决了课堂问题,其他问题自会迎刃而解。课堂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坚决瞄准课堂动手术?如果从“效益”出发,是为了提升课堂质量然而,真正的课堂质量其实是指学生的“生命质量”。什么又是生命质量?在教育家杜威看来,它是“为了人的灵魂的转向”,他还批评教育人可能“在教育中反而把教育遗忘了”。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事业”。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从生命论的高度去关注人。如果为“人”的教育却习惯于在不知不觉间失落了“人”,遗忘了“人”,那这样的教育造成的事实只能是“让孩子在沸腾的油锅里挣扎”,因而高效课堂倡导者有一句“名言”——“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改教育,首先是为了让孩子不痛苦,不厌学,“不跳楼”。如何“从油锅里捞出孩子”?核心是“遵循儿童的方式”,一切“从儿童出发”,彰显儿童的天性和主体地位。课堂一旦能让儿童收获快乐、找到感觉、获得尊重、激发出生命的热情,又怎么会有痛苦、厌学乃至跳楼。当传统教学不关注“人”时,其实就意味着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专门和儿童作对。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课改是改革还是改良课改是在“放生”,这是基于“人”内在生命质量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伟大使命。因而在当下,课改成为教师师德的衡量标准,一个不课改的教师难说有什么师德。教育必须回到一个“人”字上去完成对传统的“颠覆”!然而,课改是改良吗?在我们看来,课改从来不应该是改良,而是改革。它到底改什么?显然不仅是改教材、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否则,这只能是停留在“术”的层面上浅尝辄止,它实际上是在改教育观念、改教学思想,说穿了本质上是改人!有人面对课改,会滋生“老太太搬家”式的患得患失,他们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