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2、能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3、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2、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情怀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语文活动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营造氛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是山水游记的代表性作品,被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清代文学家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游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二、出示目标三、了解柳宗元四、读文朗读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通过朗读,我们可以初步把握诗文作品的形象意境风格等等,而且古文往往很有节奏,朗朗上口。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美美的读文,初步感知文章的意蕴吧1、同桌互读(两遍)。你读我听,我读你听,放声朗读,读准字音,如果听到对方有读音不准确的字,帮他记录并指正。2、检测生字词。3、听录音,注意听读音,听节奏,听语速,听重音,听语调,体会情感。如果听到对方有读音不准确的字,帮他记录并指正。4、挑人配乐朗读并点评。5、齐读课文。五、译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古文的学习不仅要求能够美读,更应该1静下以来朗读,通晓句意,这样,我们才能走进作者内心,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1、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采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译文并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2、四人一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交流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交流过程中,有困惑的语句,准备全班交流学习3、全班交流难理解的词句4、词句抢答六、赏美景通过译文,我们走进小石潭,发现了小石潭太美了——是世外桃源;柳宗元也太有才了,把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描摹的这样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学们,想一想,临潭观景:作者围绕小石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1、学生回答:水、树、石、鱼学生回答:2、水——清: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树——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鱼——欢: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齐读佳句七、悟一悟齐读佳句,小石潭太美了,让人陶醉其中,留连忘返,不由得爱上小石潭,要赞美小石潭。而在柳宗元眼中,小石潭具有怎样的特点,在这些景物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1、学生回答并板书:幽静、凄清孤独、寂寞、悲凉2、为什么呼朋引伴。随性而性,觅到如此清幽之境,结果却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黯然神伤呢?作者内心究竟有什么无法排遣的伤痛与忧愁?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当然与作者的处境有关。3、了解写作背景作者那颗饱受压抑,深感愤懑的心始终未有找到快乐的归宿,他寄情山水,但未能如愿,接着让我们想象作者离开小石潭的情景,带着伤感,用低沉的语调齐读第四段。八、小结小石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幅山水胜景,而且在作者将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人遗忘在荒郊野外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诉内心的愤懑,抑郁不幸的心情。柳宗元明写景,实写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九、老师寄语“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让我们用心品读中华大地上的锦绣文章,让我们真心描绘人生蓝图上的灵秀山水吧!十、作业。21、背诵课文2、请同学们将自己学到的写作手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写一篇写景的短文。板书设计:水:清石:奇树:茂鱼:欢3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幽静凄清(景)孤寂悲凉(情)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