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教案尚志市苇河中学刘兆龙一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开眼看世界”、“维新思潮”中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及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认识并分析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以及维新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概念、重要人物的活动;了解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影响,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西学东渐过程中先进人物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所进行的艰苦探索的认识,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和报效社会和祖国的意识与情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潮的变化历程难点:如何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四教学方法采用设置情景、设疑解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潜入深,由易到难,采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索中获的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五教学资源岳麓版课本及其教参教辅资料学案六课时类型1课时综合课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看以下我们这一节课的题目“西学东渐”,下面思考一下“西学”指什么?“东渐”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一下,“西学东渐”指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识在在中国逐渐传入的一个过程。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的走进100年前的晚清历史,看一下西学是怎样在中国近代逐步传入的。[讲授新棵]一开眼看世界(教学思路):本目内容比较简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课本自我总结“开眼看世界”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活动,分析“开眼看世界”的影响。1背景⑴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的加剧,⑵中国与西方的联系也相应扩大⑶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思想,以新的眼光重审世界。2代表人物⑴林则徐①设立译馆②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③编译《设立译馆》⑵魏源①编写《海国图志》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设问根据“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活动,分析其影响。3影响⑴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⑵从此,为抵御侵略、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富强而探究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导入下一目)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启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那么第二部是怎样迈出的呢?我们接着学习下一目“体用之争”二“体用之争”(教学思路)本目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点拨的方法进行教学,将本目分成4个小的问题:体用之争的背景、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评价体用之争、早期维新派的主张,学生重点讨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自主学习)1背景⑴19世纪60-70年代,西学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传输进来,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⑵中国传统文化之体,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严峻课题。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⑴洋务派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⑵顽固派的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⑶论战的表现;在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修筑铁路、开矿山、兴电报、派遣留学生等问题上,顽固派与洋务派之间都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3评价体用之争(让学生结合刚才所讲述的论战的内容,结合课本进行评价。)⑴洋务派和顽固派关于“中体西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2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4早期维新派⑴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⑵思想主张政治上: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⑶影响: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②也为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合作探究)结合我们刚讲过的知识,思考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