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1、导则1.1为满足广州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需要,实现新期广州市的产业发展目标,科学的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发展更好的发挥城市效能,特制定本指引。1.2本指引使用范围为广州市行政辖区内工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有关发展规范及规划标准的准则,应在规划新工业区时应用;如情况许可,该准则亦宜在现有工业区内逐步施行,尤其应在现有工业用地重新整合调整时施行。1.3本指引是以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香港、台湾和国内相关城市的同类标准及准则,结合广州市的具体情况,及历年来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编制而成。1.4本指引主要针对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一般共性问题的建议引导,特殊要求的工业用地按相关专业要求执行。规划工业园区时,一般应采用上述设计原则尽管每项具体设计都会受制于个别地块的环境及项目性质。1.5本指引未包括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及相关专业规范要求。1.6本指引应定期的更新以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的变化及相关规范、工艺、技术的更新。2、工业园区规划设计2.1工业园区的界定及分类2.1.1工业用途——本指引“工业用途”与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所分类叙述的工业用地M用途一致。定义一般可表述如下:凡任何处所、或建筑物、构筑物内(不包括露天矿场用地)用作进行物品的制造、更改、清洗、修理、装饰、精加工、出售前改装、捣碎或拆除、进行物料的改变、包装,或与上述程序项配套的贮存、装卸及有关的研究设计均属工业用途。2.1.2工业园区——本指引所指的工业园区为集中一定规模的城市用地用来主要发展工业用途。广州目前情况,根据不同的管理关系,可大致分为国家级、市级、区级、镇级。2.1.3工业用地分类——工业用地一般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本指引主要按国标(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分类,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本市的实际情况,在国标现有三类工业用地的基础上补充增加高新技术园区用地。2.2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原则关于工业用地选址及规划布局采取的主要原则有:2.2.1一般规划原则2.2.1.1选址应根据广州市战略规划纲要、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要求,结合城市发展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用地、环境要求综合加以确定。2.2.1.2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协调好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发挥土地的最大综合效益。2.2.1.3应按不同类型在城市中合理布局,其规划建设应当与周围土地使用功能及环境要求相协调,与城市居住区有适宜便捷的交通联系。2.2.1.4应根据土地价值的级差和区位条件,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发展不同项目。2.2.1.5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如地质条件、排水条件,不受洪涝威胁。用地宜为平地或大片平坦的阶地。2.2.1.6有配套完善的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如水、电、燃料供应和废物处理等。2.2.1.7有便捷的交通连接城市各交通性干道,能方便迅捷的进入区域货物运输系统,如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2.2.1.8应严格保护水环境,加强大气环境、声环境污染控制,根据工业各类项目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照广州市环境功能分区进行分类管理。2.2.1.9工业项目及用地应相对集中,集聚发展,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2.2.1.10用地应满足分阶段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2.2.1.11充分利用广州的地区优势,应优先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品,符合国家及广州的产业政策,符合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的趋势。2.2.2一类工业用地布局准则——此类工业(M1)基本上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家庭用品制造、工艺品组装制造、服装加工缝纫、电子器材配件组装、调试、干粮加工等。2.2.2.1此类工业可设置在城市住宅区的相邻地段,其用地和住宅区之间一般不需设置防护绿带。2.2.2.2此类工业可集中设置组成工业区,亦可与居住用地混合布置,但应规划成组团设置相对独立。2.2.2.3工业区最好与住宅区之间有商业或工业办公建筑作为缓冲区。2.2.2.4一类工业一般可集中设置在多层厂房建筑内。2.2.3二类工业用地布局准则——一般工业(M2)此类工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主要包括纺织、制衣、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