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赋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此规定()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解析:根据材料“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赋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可知,苏维埃政府的这些规定,有利于促进苏联农产品的商品化,A项正确。答案:A2.(2019·百校联盟高三8月摸底考试)据历史记载,1921—1923年,苏俄(联)多数电影院恢复放映,单是莫斯科一地,电影院的数量就从10家增加到50家,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这表明当时苏俄()A.计划经济取代了新经济政策B.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解析:计划经济取代了新经济政策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A项错误;电影院数量的增加表明经济得到了恢复,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B项正确;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20世纪30年代,C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革是从赫鲁晓夫开始,D项错误。答案:B3.(2018·河南濮阳二模)下图为苏联经济阶段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图片说明苏联()A.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实现B.农业集体化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C.经济发展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D.经济体制改革减缓了经济增长速度解析:根据题目中柱形图的变化得出:从20年代到30年代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上升,从30年代到50年代年平均增长率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30年代经济增长是因为新经济政策,30—50年代经济下降是因为“斯大林模式”,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不全面,错误。答案:C4.(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1937年苏联国民经济的情况统计图。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经济体制僵化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D.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解析:由材料1937年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为“斯大林模式”形成初期,A项错误;由材料全民所有制、国营工业所占比重可知苏联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B项正确;1937年新经济政策已被“斯大林模式”所取代,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苏联所有制的比例而非重工业与农业的矛盾,D项错误。答案:B5.(2018·湖北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A.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D.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解析:据漫画内容西方对1928年苏联提出的五年计划嘲笑而1933年在苏联成就面前低下头可知,苏联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体现了国家干预的优越性,A项正确。答案:A6.(2018·江西赣州5、6月适应性考试)下表为1927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数据对比,由此可知()播种机收割机牲畜集体农庄2.2台/100俄亩2.07台/俄亩13.8头/俄亩个体小农0.3台/100俄亩0.6台/俄亩17头/俄亩A.为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B.农业机械化基本完成C.农业集体化运动效果显著D.集体农庄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析:材料反映了1927年前后,集体农庄的机械化增强,说明集体农庄得到了发展,为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答案:A7.(2018·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九)十月革命过了11年后,苏联农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由73.7%下降到46%,在农产品出口减少的同时,城市和工业中心地区粮食供应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据此可知苏联()A.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产量下降B.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C.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的步伐D.实行粮食税并加大进口解析:题干中“十月革命过了11年后”即1928年后,面对粮食减产,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以解决粮食供应困难问题,C项正确。答案:C8.(2019·江苏海门一模)赫鲁晓夫继承了一份可怕的遗产。“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为此,他的农业改革措施是()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B.组织个体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