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强化练(二)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济南模拟)南朝时某官负责管理骑兵,有人问他管多少马匹,他答道:“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他近来马死了多少,他答道:“未知生,焉知死。”该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A.佛道思想对社会的消极影响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社会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D.选官制度存在弊端解析:材料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对实际事务一无所知,故选D项;材料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对实际事务一无所知,反映出当时九品中正制对社会的消极影响,排除A项;材料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对实际事务一无所知,未反映儒学受到佛教、道教冲击,排除B项;材料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对实际事务一无所知,未涉及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答案:D2.(2019·肇庆模拟)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一变化反映了()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解析:据所学可知科举制打破了原来阶层的限制,据材料“在唐初以前……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说明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的地位提高,故选B项;由材料“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可知唐初以前更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A项;材料“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说明是政治不是商品经济,排除C项;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是南宋,排除D项。答案:B3.(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可知()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67强藩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征战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解析:从出身、所在和结果的逐步变化可以看出地方独立性增强,故选B项;唐玄宗时期只是代天子巡边,并未形成藩镇割据,排除A项;代天子巡边只是宰相的一项职责,并不能说明分割了宰相的权力,排除C项;藩镇割据致使唐代战争不断,排除D项。答案:B4.(2019·广州模拟)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宋朝()A.谏议制度的完善B.部院间矛盾尖锐C.中央集权的加强D.重视权力的制衡解析:据材料“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可知宋代重视权力的制衡,故选D项;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决定提出意见,据材料“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可知不是谏议制度,排除A项;材料是建议对军事的改革不是部院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中央权力制度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答案:D5.(2019·贵阳模拟)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唐朝中后期,雇佣制现象比较普遍,但是仍然规定官营手工业者不能用交纳钱财的方式来以免除徭役,以保证官营手工业内的技术人手,即首先要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地位,故选C项。答案:C6.(2019·汕尾二模)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单位:人/平方千米)。这一变化()地区崇宁元年(1102年)嘉定十六年(1223年)江南东路24.927.9两浙路79江南西路27.737.7荆湖南路1722.5福建路1625.4A.助推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使土地集中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解析:材料说明南方人口密度有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