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效课堂成就学生梦想------我的课堂,我的课李秀丽没有追求的人生,是平庸的。没有梦想的教育,是缺憾的。国因有梦而富强,我因有梦而成长。课堂教学二十年来,从未真正梳理过自己的课堂自己的课,非常感谢学校搭建的平台,让我们在这里交流自己的课堂理念与思路,下面我从以下三个篇章和大家进行交流。第一篇章:备战一、精心备课,奠基高效课堂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备教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每节上课前,我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发现要想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髓,还要认真研究中考试题动向。从2011年开始的,我把以前整理的零散的中考试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按章节、题型、单元知识块进行整理。重点研究了河南省06年以来试题类型与分值、难易程度。通过研究我发现06—09年河南中考试题稳中求变,难易适中,但从10年之后试题难度逐年攀升,且每道题都不易得分。如10-14年的浮力题,尽管都是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但涉及到质量、密度、浮力大小的计算,图像法的考查,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属于难题。如12年的还增加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考察、13年在原考察点的基础上又综合了液体压强及变形的考察,难度较大,14年又增加了图像法的考察。因此教学中每章节学完后,我都会将该章节涉及到的中考题送上学生的课堂餐桌,让他们在品中考时尝其味,获其息,明其向.(二)备学生:“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中我经常翻阅中学生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基础根底、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角度,力求找准教学起点,号准脉、下对药。其次在班主任的协助下,我把各班学生按成绩分别划分成ABCD四个梯队。其中A队是各班的前240名,是升入一中的苗子,红色字体是成绩波动较大的人;B队为241—500名;C队为501—800名;1这两梯队的人是班级中最应该关注的人,红色字体是最有希望跨越上一梯队的人D队为800名以后的学生,也是班级的后进生.这样划分课前教师心中有数,课堂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与要求才能真正落实到量体裁衣上。二、集体备课,助推高效课堂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目前我校提倡注重团队合作,用卫校长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多年来,在执教“电压表到底测谁的电压”问题上始终是学生认知上难点,我给学生总结出的规律是:电压表和哪个用电器通过导线围成个圈,它就测哪个用电器电压。自以为自己总结的很经典,其实不然。一次我们组在听王运霞老师的课时,王老师讲,电压表和谁拥抱,就测谁的电压,多形象的一个词。我后来上课时,立马改用“拥抱”效果好多了。液体压强公式中的h表示深度,而学生受在数学中h表示高度的思维定势,总把它说成高度。一次听课中马新艳老师给学生讲深度就是深度,高度就是高度,就像你过高就不能说成你多深,学生们在马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中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h表示深度。办公室里我们四位物理老师经常在一起议堁研课,如短路这一难点的教学如何处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何总结口诀更易于学生理解…,有时我们全组的人也都会参与进来讨论如何处理教学环节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获知。在听课、议课、研课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朵鲜花永远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春满园。第二篇章:实战一、实验开辟兴趣天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叛逆、爱动、好奇心强,何不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巧用实验投其所好呢?心动不如行动。序言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会上升的试管”、“纸片托杯子”、“缕不到一起的呢绒绳”等实验,同学们在参与实验中期待着、享受着,尤其是在做“吹不掉的乒乓球“实验时,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张嘴瞪眼,就这样一节课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落下帷幕。没有实验的物理课堂是苍白的,本着“堂堂有实验,节节有创新”的原则,课堂上我都会利用实验室或身边的器材为学生演绎实验魔力,同学们也徜徉在揭开实验的奥秘中其乐无穷。如在讲《液体压强》时,利用“人造喷泉”创设情境,大2大刺激了同学们的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