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课时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和古今中外的科学家1.(2015·福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地段修筑概况东段:辽宁阜新市-内蒙古化德县沿用战国燕长城旧迹,部分是新筑的;累石为城、树榆为塞中段:内蒙古兴和县-乌兰布和沙漠北缘在战国赵长城基础上加以重新修缮,阴山至贺兰山间的广阔缺口是新筑的;依托大青山和阴山,主要用石块垒砌西段:内蒙古准格尔旗-甘肃岷县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长城随山就势高低起伏,城墙系夯土筑造——摘编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秦始皇万里长城分几段》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摘自《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1)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有人在论及秦始皇的统治时,认为“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结合相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解析:第(1)问要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加以概括说明,如“沿用战国燕长城旧迹,部分是新筑的”“随山就势高低起伏,城墙系夯土筑造”。第(2)问第一小问要结合秦朝统一六国的史实归纳历史背景,第二小问要先明确提出观点,然后列举史实加以论证。答案:(1)对旧长城重新修缮;借助地形新建长城;就地取材,建材多样。(2)背景: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评述:这个观点符合史实。第一层次(修筑长城层面):秦始皇修筑长城,加强了边防,保证了社会安宁。滥用民力修筑长城,引起人民反抗,加速了秦朝灭亡。第二层次(实行统治层面):秦始皇实行一系列措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实行暴政,加速了秦朝灭亡。2.(2015·湖南衡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耳目股肱,寄于卿辈。”“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材料二唐太宗的家族本身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典型,他的祖母、母亲、妻子都是鲜卑族人。特别是由于唐太宗具有远见卓识和杰出的才能,能够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远利益和边疆安危考虑问题,因而他比以往任何封建帝王都懂得民族政策的重要性,以仁义取信于各民族,不轻易诉诸武力。这就是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的民族接近政策,即怀柔政策。(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怀柔政策”的主要表现。唐太宗的做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解析:第(1)问关键是读懂材料,从材料中归纳要点作答。第(2)问,唐太宗“怀柔政策”的主要表现依据教材内容回答,唐太宗的做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包括: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巩固民族团结等。答案:(1)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减少决策的失误。(2)表现:在东突厥地区设立羁縻府州;在西突厥地区建立安西都护府;率先垂范,与鲜卑族通婚;与吐蕃通婚,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启示: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或开明的民族政策),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保证。3.(2015·福建厦门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指出,“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分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设立四个海关,负责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摘编自吴伯娅《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材料二康熙圣谕“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1716年)“凡商船照旧东洋贸易外,其南洋吕宋、噶喇等处不准商船前往贸易,于南澳等地方截住。令广东、福建沿海一带水师各营巡查,违禁者严拿治罪。其外国夹板船照旧准来华贸易,令地方文武官严加防范。”(1717年)——摘编自《清圣祖实录》卷270、271(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实施的政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实施该政策的原因。(2)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