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题1.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限额以上基本建设项目694个,建成455个。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据此推知()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B.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2.下面是1957—1961年我国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关系的开始恶化B.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C.“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D.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3.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该规定()A.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实施B.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C.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导致了城市劳动力出现不足4.下面的图片是1954年漫画家韦启美创作的《幻想变成现实》。该漫画表明()A.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B.农业合作社适应了农村发展的需要C.人民公社有效集中了农业生产资源D.国有经济较个体经济优势更加明显5.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单位:%),这一变化说明()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1952年10040.359.71957年10023.676.4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国家政策的调整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6.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召开时间会议类型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1961.3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1961.8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1961.10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B.人民公社化造成了严重后果C.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7.某地1948年有雇农80多户,贫农190多户,中农110多户,富农18户,地主27户。到1953年,雇农有3户,贫农有70多户,中农有330多户,富农和地主已经消失,新富农有4户。这主要表明土地改革运动()A.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B.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C.保存着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因素D.使农村集体经济占据主导地位8.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所有制形式合作社经济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例55%33%8%3%1%A.土地改革运动B.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9.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最终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促进这一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应当是()A.苏联模式的影响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西方国家的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10.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对精减职工工作进行部署。精减对象主要锁定在“195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学徒和正式工)’”,而“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一律不予精减”。该通知意在()A.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B.固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C.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11.下面为《1952—1978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163.42195.05194.53304.77棉花(单位:百万吨)1.301.642.092.16原油(单位:百万吨)0.141.4611.31104.05钢(单位:百万吨)1.355.3512.2331.78A.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最长期停滞B.“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C.国企改革使工业生产迎来了生机D.“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12.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某厂长步鑫生实行改革获得成功。1983年,从《浙江日报》到《人民日报》都报道了他的事迹,全国掀起了学习步鑫生的热潮。这一现象()A.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已完成使命B.表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体现了改革开放全方位展开13.“包租公”“包租婆”源于粤语,是对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