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间:课时编号:15.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昂读课文。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初步感知课文大概内容。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长句,能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资源:1.教师:关于洪水的录像、生字卡片、课文录音、课件。2.学生:阅读一些古代传说,收集关于大禹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1.播放洪水录象片段告诉学生这是洪水。你觉得这洪水怎么样?2.传说,人们为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悲惨……禹见到这样的洪水,很痛心,于是下决心治理洪水。(出示大禹插图,学生介绍禹,教师简要补充。)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录音。2.学生自由练读,出示自学要求(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2)画一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3.检查自读情况。(1)认识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故事中的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可别太大意,先练练。滔滔洪水淹没冲倒房屋害得老百姓治理仔细地形挖通劈开制服感激伟大英雄无家可归千辛万苦①你想提醒大家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②学生说一说,教师小结。③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去掉拼音再让学生读一读。复备栏主备人:王朔审核人:④口头扩词练习,重点区分“治”和“制”的不同用法。(2)读通顺课文,了解主要内容。①同学们真不错,词语读得真好,把它放到课文中,相信你课文一定读得更流利!学生再读课文。(同桌、小组内读一读。)②分小节点名读。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吗?③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教师范读,指名读,划出停顿齐读。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最后终于()了洪水。三、指导书写再次出示生字:治洪害姓理形通被制伟1.学生自主识字。同学们,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呢?向大家介绍介绍!2.你认为哪个字比较难写,想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点什么吗?3.重点指导“被、害、通”指导“被”:认识新偏旁“衣字旁”,“被子”跟衣物有关系,所以用“衣字旁”,不是“示字旁”。指导“害”:这是上中下结构,先写宽宽的宝盖,再写丰收的丰,注意一竖要出尖,最后一口扁扁的。指导“通”:这是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甬,再写外面的“走之底”。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四、课时作业1.我会填。洪:共有()笔,第八画是()。理:共有()笔,第十画是()。2.我来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台()生()开()皮()3.我会把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好词:好句:复备栏上课时间:课时编号:15.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教学媒体:大禹治水录像、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大禹治水(齐读课题)2.师:这儿有几个词语你还认识吗?冲倒淹没无家可归3.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语说一说洪水带来的灾害吗?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2.播放大禹治水录像片段。刚才,大家看到的洪水怎么样?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这一段。(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当老百姓过着家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