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阿Q正传(节选)学国学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选自《道德经》十三章【译文】得宠与受辱一样,都是对内心安宁的惊扰。过于重视自己的利益,就如同得了大病一样。【评说】居里夫人的朋友到她家做客,发现她小女儿正在玩一枚奖章,忙问:“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你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儿呢?”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选自《礼记·曲礼上》【译文】面临财富,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面临危难,不要用不正当的方法求幸免。【评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取不义之财是正理;临危不惧,不苟全性命,告诉人们有比财、性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义”。3.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选自《礼记·坊记》【译文】把别人看得尊贵而把自己看得轻微,先考虑别人的需求而后再考虑自己。【评说】尊重别人胜过尊重自己,别人的利益重于自己的利益,这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处世待人之道。妄自尊大、损人利己是为世人所不齿的。交友之道更是如此。夯基础一、作者名片详见第6课[作者名片]二、写作背景《阿Q正传》创作于1921—1922年。它为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现实,一个病态的社会和病态社会下的畸形的中国人,这部不朽著作的诞生,有着其深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领导这次革命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一起参加革命,并且没有从根本上震动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只是形式上的胜利。鲁迅先生以锐利的、深邃的目光,深刻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对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总结了其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三、相关知识阿Q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黄修己教授对阿Q精神有一段非常透彻又简明的论述:“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受尽屈辱的血泪史。直到最后糊里糊涂地被杀,才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呼喊中,完成了最后一次精神胜利。”“阿Q精神”其实是一种生活中的弱者的典型思想和精神,更严重地存在于被帝国主义欺侮的半殖民地的封建统治阶级之中,不只是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有。四、读准字音1.单音字(1)舂.米()(2)譬.如()(3)虫豸.()(4)擎.起()(5)孤孀.()(6)托庇.()(7)下箸.()(8)醉醺.醺()(9)虱.子()(10)奚.落()(11)敌忾.()(12)面颊.()答案:(1)chōnɡ(2)pì(3)zhì(4)qínɡ(5)shuānɡ(6)bì(7)zhù(8)xūn(9)shī(10)xī(11)kài(12)jiá2.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①角口角()角度()②佛仿佛()大佛()③间间或()房间()④传正传()传说()(2)语境辨析法政府鼓励发展畜.()牧业,对牲畜.()存栏量多的养殖大户进行重点扶持。答案:(1)①juéjiǎo②fúfó③jiànjiān④zhuànchuán(2)xùchù五、写准字形1.土谷cí()cì()候2.ɡǔ()惑酒zhōnɡ()3.liáo()拨liáo()绕4.jiū()住铁qiāo()5.tuò()沫边chuí()6.huì()气教huì()答案:1.祠伺2.蛊盅3.撩缭4.揪锹5.唾陲6.晦诲六、用准词语1.明确词义(1)自轻自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仇敌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言无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踉踉跄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无可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怒目而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己看不起自己。(2)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3)说话时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显得无理。(4)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5)不知道该怎么办。(6)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要大发脾气。2.易混辨析(1)分辨·分辩分辨:辨别、区分,多用于区别,用心或眼睛。分辩: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