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研读(对应学生用书P161)专题2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的组织培养。课程标准(即时巩固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考点一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一、与DNA分子相关的酶考点整合【特别提醒】①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a.离体、无菌;b.一定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蔗糖、维生素等;c.激素:主要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d.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培养后期)。②融合植物细胞成活的标志为产生新的细胞壁,本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杂种植株。【案例1】(2009·上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问题。(1)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植物材料称为________。(2)组织培养中的细胞,从分化状态转变为未分化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3)在再分化阶段所用的培养基中,含有植物激素X和植物激素Y,逐渐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种植物激素的浓度比,未分化细胞群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指出两种激素的不同浓度比与形成芽、根、愈伤组织的关系:①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等于1时,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植物激素Y是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则植物激素X的名称是________。(5)生产上用试管苗保留植物的优良性状,其原因是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1)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叫外植体。(2)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过程是脱分化与再分化,脱分化指由分化状态变为未分化状态,再分化指由未分化状态变为分化状态。(3)仔细分析所给示意图,可知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浓度比为1时,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大于1时利于细胞群分化出芽,小于1时利于细胞群分化出根。(4)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除需要生长素外还需要细胞分裂素,二者共同起作用。(5)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答案】(1)外植体(2)去分化(脱分化)(3)①未分化细胞群经分裂形成愈伤组织②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大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芽③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小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根(4)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分裂和分化、根的形成细胞分裂素(5)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即时巩固1】(2010·全国理综)请回答:(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__________,繁殖种苗的速度________。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________。(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________的污染。(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______,而与________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________(填“脱落酸”或“2,4D”)。(4)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________(填“降低”或“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后代能够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植物微型繁殖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繁殖。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植物组织培养接种和试管苗转接过程中都需要无菌操作,以避免微生物(杂菌)污染。(3)微型繁殖培养基中使用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不同,可以分别诱导根、芽的形成。使用高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如2,4D)可以抑制试管苗的生长。(4)(5)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大而下降,但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下降。培养基中不含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