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写结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结题报告(强文平、陈斌)1.题目说写结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2.问题的提出学校英语教学因为课时有限、学生学习的任务繁重等诸多实际因素的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写作训练。写作教学往往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而教师在课外批改这种形式进行,其结果是教师精力投入甚大,学生收效甚微。这种模式的写作教学使得“写作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没有帮助的环境中独自挣扎,这经历让他们更肯定地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差;而写作能力好的则失去了通过讨论、协作、反馈等方式获得进步的宝贵机会”。再者,在英语教学的体系中,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教学本来就应该相互交叉地进行,然而传统教学法则把写作教学视为独立的环节而忽视了它与其它环节的联系。如何将这四个密不可分的能力结合起来进行课堂教学,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去研究实践。基于文献研究及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拟对说写结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以及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探讨。3.课题的界定Swain(1985)提出,尽管“可理解的输入”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理解性输入本身还不足以导致成功的语言习得,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李萍(2006:61)基于输出理论的文献研究,提出输出假设的3大功能对语言习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多说和多写目的语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语言运用的流利性和自动性;(2)语言输出迫使学习者从语义加工过程转移到句法加工过程;(3)说、写目的语能让学习者检测自己对目的语学习所作出的假设;(4)语言输出能获得相应的反馈。从这四点作用可以发现,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英语的输出,帮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英语,可内化他们通过听或读所输入的语言知识,刺激其语言发展。邹为诚(2006:53)也指出:无论什么水平的学生或学习阶段,综合语言课堂内一定要有语言输出的环节。语言输出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说,一种是写,它们同属于产出技能。英语教师可抓住“说”和“写”这个契合点,采取说写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许多语言学家通过研究,都提出口语和书面语是相互关联的。英国学者布里顿根据多年的研究经验指出:学生口语中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法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转引自1张玲,1995:14)塔夫指出,人们经常需要用口头表达形式来完成各种复杂的交流活动。(转引自张玲,1995:14)这种口语形式往往包含大量近似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词。基于口语和书面语结构上互补、共生这种相关性,把口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是可行的。邹为诚教授(2006:52)就提倡在说的准备活动采用WorksheetDrafting,即在学生开始说之前,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Worksheets发给全班,要求学生根据Worksheet上提供的材料和要求,先打草稿,在打草稿的基础上发言,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口语活动时所输出的语言可以成为其书面作文练习的素材,在完成口语活动后,让学生们对相关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可促使其进一步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因此,将口语与写作相结合融入于英语教学是可行的。如果设计、运用得当,说写结合的英语课堂教学将会让学生们的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共同提高。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马广惠、文秋芳(1999:23)就口语对写作的影响做过科学的研究并得出结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对英语写作能力有直接影响。英语口语能力提高有助于笔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他们指出,英语口语能力与英语写作能力都反映交际能力,即把内在的思想,用清晰、得体的语言形式,向特定的信息接受者表达出来,以实现成功交际的能力。两者都需要考虑信息接受者的知识层次、理解力和期望。两者都受语义和句法规则的支配。因此,英语口语熟练的学生,即具有了一定的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自然对用写作表达和交流思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董亚芬(2003:5)指出: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应惠兰、何莲珍、周颂波(1998:23)提出:说和写是复用式技能,是语言知识的创造性应用,是语言知识内化和巩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