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孩子、学会鼓励孩子、学会宽容孩子,但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也应当对孩子给予及时的、必要的和适当的教育。然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幼儿经不起父母或老师的教育,只要一听到指责性的语言就会满脸的不高兴、就会嘴尖鼻子翘。结果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弄得家长或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不愉快,甚至让幼儿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幼儿犯错时经不起家长的教育怎么办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引导。一、要让有错误行为的幼儿了解别人教育的目的。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教育幼儿的目的,都是因为家长或老师发现或觉得幼儿的某件事做得不对或某句话说得不对,为了让幼儿知道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某个具体的错误,而引导的。但是,有些幼儿对家长或老师的教育目的不了解、更不理解。他们总认为家长或老师教育自己是和自己过不去,是故意找渣子。所以,当家长或老师教育过他之后,他就觉得被教育错了,所以对所提出的建议意见也就很难以接受。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特别是家长更要注意)都应当通过与幼儿的交谈,让幼儿了解别人教育的目的,从而让幼儿从心底里主动、自觉地接受别人的教育。二、要用适当的方法方式教育幼儿。在教育犯了错误的幼儿时,可以先对幼儿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然后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让幼儿知道你并不是总看到其不对的地方,好的地方也能看到,这是“打”和“拉”的方法。我常听老师们抱怨:“我们班那个调皮鬼,天天挨骂,可他就是改不了。”我一听到这种话,就想到“常常挨骂”而没有效果,也许他们每天都是用同样的“台词”在教育幼儿,没有效果也就理所当然了。有关研究表明,一直持续一种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不敏感”,到后来也就感觉不出那是一种刺激了。调皮儿童本身就经常受到教师的教育,如果教师每次教育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们就会当作耳边风;但教师教育的语言换成另一种说法,或许能给他们一点新鲜的刺激,从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王泽贤小朋友喜欢抢同伴的玩具,教师常用“王泽贤太不讲礼貌,经常抢别人的玩具”来教育他,还不如说:“林如意真不错,从不抢小朋友的玩具,还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同伴玩,我们相信王泽贤也能和林如意一样。”王泽贤听了这些话后,感到教师还是信任自己的,他就会自觉地克制抢同伴玩具的这种行为。三、要用恰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犯错的幼儿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对不肯认错的调皮幼儿,由于他们自我意识较薄弱,事实不摆在眼前,一般儿童不肯轻易认错的。幼儿初次犯错时,要及时教育,绝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姑息迁就。同时要允许幼儿陈述,以便明白他们的想法,教育时才能有针对性,及时教育不但使这些幼儿在错误面前心服口服,还可以有效地纠正他们对待错误的不良态度,对有些较文静的幼儿,当着许多人或外人的面教育幼儿,就会刺伤幼儿的自尊心;如果吃饭时教育或惩罚幼儿,会影响幼儿进餐情绪,不利于消化,影响身体健康;睡觉前教育或惩罚幼儿,会使幼儿郁闷而寝,影响睡眠,甚至会形成失眠等不良毛病。正确辅导有错误行为的幼儿,能够使幼儿在教育中认识世界,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健康的生气活习惯等,对幼儿一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班上总有一些胆小的孩子,他们性格内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们不爱说、不爱玩、不爱交往,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别人游戏、玩耍。尽管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有时也踌躇满志、跃跃一试地想做一些事,但常常因自我感觉较差,害怕失败,怕被人取笑而情绪低落。有时,自己明明会的问题,看着别人抢着回答而不敢举手。他们常常是被人遗忘的一个角落。我班的佳佳就是这样的孩子。她性格内向,很少说话,做什么事总爱钻“牛角尖”。由于家庭过分宠爱,养成了她软弱、胆小的性格。别的孩子都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而已是大班的她还时时哭着鼻子来幼儿园。为了能让她适应集体生活,改变懦弱、胆小的性格,在活动中我时常鼓励她,肯定她,多给她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来园迟到了,小朋友们已经在做操了,坤坤责怪她说:“佳佳,你那么晚来,我们马上要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