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的真实幕后▲于进江|当代知名艺术家、小罐茶总设计师(副总裁)、中国十大设计师全文共3302字,阅读大约需要4.2分钟。引:我一直觉得作为设计师的于进江是虔诚的。一个个商业品牌的成功对于老于同学来说更多的可能不是世俗世界中的车马轻裘,而是修行世界里的勇猛精进。让中国文化用另一种样子火爆,是一种以热爱为底且猛进修行后找到的方便法门。原创:「老聂的理想国」微信ID:nfd-ywf—、理想中的商业和商业中的理想“我经常讲,一个人死了以后,追悼会上人家给他念悼词,没人会说这个人一辈子挣了多少钱,肯定还是讲他做过些什么事儿”。老于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带着些淡淡的疲倦。在北京高碑店一座三层的仿古建筑的三层会议室,时间已经过了24点,和一屋子老于这些年满世界淘来的大大小小各种石像一起,大家的话题从商业聊到了一辈子该如何存在。认识老于5年多了,朋友间谈他时,常说的几个标签是:75年的,佛教徒,北京狮子会创始人,单身不娶,到处藏石头,设计很牛逼...吧啦吧啦等。前些日子,我把老于请到我创建的IP商学院“中国IP第一班”上分享中国文化创新表达的主题,这也是老于最爱说的,比如他的得意之作小罐茶,很多人觉得不过就是营销驱动的品牌事件,但在老于看来,商业的背后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与整顿。老于的佛教艺术创新之作茶这种东西本来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大众饮品,这么多年我们喝茶、送茶、谈论茶。但你说在小罐茶之前,中国的茶叶有什么叫的响的品牌?貌似还真的没有。事实上这个问题对我个人也是一个困扰,在我们家“艺窝疯”文创商店早先推过不少品质与调性都不错的茶叶品牌,但反响寥寥,后来我在营销KOL李叫兽的公号上看过一篇文章,倒是解释了这个现象,叫兽认为很多人抱着改变一个行业的梦想与决心进入一个市场之前,往往没有搞清楚在这个市场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比如家具,消费者对渠道的依赖大大超过品牌,所以做家具品牌不如做渠道品牌——红星美凯龙的成功就得益于此。茶叶也一样,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往往是购买茶叶的重要动因,所以在哪里买对于消费者来说比买什么牌子更重要——于是茶叶市场就有了像张一元这样的渠道品牌。李叫兽还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说比如医疗器械市场影响用户购买的主要原因就是院领导,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搞医疗器械的搞定院长小舅子就比憋在家里写营销文案管用的多。总的来说我觉的李叫兽的解释是让人信服的。大量案例证明,当一个改变行业的理想一旦进入商业实操的逻辑,往往会被市场惯性碾压的粉碎。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去,小罐茶的成功才更具有被探讨与解读的价值。二、小罐茶是怎么做的?以下是老于课件上分享的一页PPT,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小罐茶的团队将茶叶的消费场景做了比如深入的细分。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截取一段老于授课的现场速记,如下:当时我们理解茶什么是茶,很多人把茶理解为三角,第一条路是柴米油盐的酱醋茶是我们日常老百姓所熟知。第二条路烟酒茶、第三个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所以这三个途径的茶是让中国人分成了几个不同纬度来去理解茶。有的人说我们玩啥呢?我要极致,有的人是加一点到一个小店吃一个拉面泡一杯茶那也是茶,所以说这茶怎么样做?柴米油盐茶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甚至我喝一个冰红茶也是茶。所以说它们我们称之为农副产品。可能现在有朋友说马连道论斤买没必要选择小罐茶。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日常,比如说逢年过节大家都要去送礼,自己也要抽烟喝酒我也要喝茶,这是很多人在这品牌里选择让自己有品质保障的产品,这个板块我们称之为是消费品类的茶。还有一块我们称之为文化类的茶,文化类的茶几乎就是很多朋友有机会去体验,我说做了一次茶友会有格调,可能在这过程中香道、花道以及古琴这是一个小众。所以我们想做这三个板块想做哪一些?我们只想做一个板块,我们希望做属于消费品的茶,它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这三种茶又会清晰的分成三个板块,第一个叫大宗商品茶,很多人去买。第二类就是品牌类你可能选择什么商品什么品牌。第三类就是发烧友茶,有一些人说这茶特别少见是属于领导、国家限量的茶,或者一些大师的私房茶这是非常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