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心得体会:要真实的缺陷 不要虚假的完美课改心得体会:要真实的缺陷 不要虚假的完美 课改心得体会:要真实的缺陷 不要虚假的完美 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宁要真实的缺陷,也不要虚假的完美。 在感受课改春风温暖吹拂的同时,不时地感觉到脸庞上有种干涩的味道,这种味道使人很不舒适,使人总感到惊讶。 思考一:言行随意 知识引领 老师在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已经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古话常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老师是学生知识的引领者。且在孩子面前老师是一面镜子,孩子从老师身上得到知识的启蒙的同时,也折射出自我的行为的优劣。老师言行举止就是学生模仿的样板,不管是课堂中还是生活里,老师都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模子。因此,言行的随意只有害处,并无多大的可取之处。许多专家都提到了课堂的和谐和自由,但如何把握自由度的发挥,却非一件易事。假如将言行随意等同于知识的引领,那有可能出现杂乱无章的场面或势得其反的学习效果。 一位老师教授二年级数学课《可能性》时,如此自由度的发挥便太过于扬洒了。课堂教学中针对 可能性 出现了 到图书馆借书 的问题,学生产生疑惑后质疑,老师引导学生询问旁听的女校长。 导 到此可谓是妙不可言,女校长也微笑陈辞。但此时老师却还沾沾自喜于这一举措,言语 洒脱 ,手舞足蹈,学生由 询问 转变成了 质问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区分 是非 的能力还停留于自身阶段的感知 自已认为是对的,那就不会错 。现在这一情景已经无助于课堂教授的内容了,却无意中使学生以为 质问 是对的。 借书 的 可能性 是解决了,可是 尊重他人 这个 一定性 却丢了。所以, 杂乱 应有序,并非随心所欲。 乱 是在 序 的根底上产生的,外表 乱 实质是 有序 。师傅领进门后,并不是让其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而是让其明白门在哪?路在哪?;鱼在哪?渔在哪?。 思考二:资料搜集 知识内化 事物或现象总有它利与弊的两性,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也相继出现了许多与课改相 匹配 的形式化的教学,搜集资料是常见的一种。搜集资料对于聚集知识点,归纳与学习有关的理论来说,是很快捷的方式。现代的信息化社会,网络使用的方便更令许多老师对 搜集资料 这种方式倍加青睐。但是,如只是单纯 搜集 ,学生回家电脑 嗒嗒 一打、打印机 刷刷 一印、课堂上 吧吧 一读,就在老师的一片赞扬声中结束了。可想而知学生过后一定将 资料 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