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三、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1、平面图形的特征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2、立体图形的特征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五、课时安排: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课题一平面图形的拼组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4、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具准备:老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常特别喜爱折纸,今日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二、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1、做小风车:(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3)汇报沟通自己折后的发现,老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2、平面图形的关系:(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2)老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4)小组互相沟通: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全班共同沟通,学生到黑板上演示。(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三、练习: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剪出一个吗?(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3、完成第2题。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5、30页教你折纸飞机。四、小结:1、小朋友们,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谈一谈你的收获。课题二平面图形的转换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教学目标: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沟通,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乐趣,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具准备:老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