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苏轼传》有感VIP免费

读《苏轼传》有感_第1页
1/7
读《苏轼传》有感_第2页
2/7
读《苏轼传》有感_第3页
3/7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读《苏轼传》有感姐姐三月份的时候就推举了《苏轼传》给我,今日才终于读完了这部50万字的巨著。古人读圣贤书时要沐浴、焚香、静坐、沉心方能开卷,而我是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段,在给老熊烧菜等待菜熟的间隙看书,好像有点辱没了这样高雅的读物,但对于一个中年妇女来说除了工作、柴米油盐之外可以留给自己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一、缘起在我和姐姐很小的时候,爸爸教了我们两首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和《念女娇赤壁怀古》,于是我们被带到了一个漂亮的宋词世界中。在我们十几岁的那段青春岁月里有几个假期保持天天背诵一首宋词的频率,而选取的大多是苏轼的词。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这大概也是我们喜爱上苏轼的原因,他的词不仅是豪放,里面传达的旷达更能打动人。从幼时起我们就是苏轼绝对的粉丝,因为喜爱他还成为所谓的才女,我的经验是假如你能背诵五十首左右的宋词,而且可以做到信手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来,活学活用,基本在一个小范围内就会被称为“才女”我们姐妹二人从少年时吟诵着“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意气风发,走到了中年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荡,信任还会念叨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起老去。二、侠骨柔肠侠骨柔肠是我对一个男人最高的评价。而对于苏轼,这样的评价视乎不够,太单薄。林语堂说过的:“苏东坡他富有制造力、守正不阿、放任不羁,是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但他的人生和性格仍可从侠骨和柔肠两个方面去剖析。何谓“侠骨”?他的身份虽不是侠,但我觉得他有侠气、侠义。他性格中的坦诚率真、放任不羁、恣意豪放是我最看重最喜爱的东西,当然这些特质也体现在他的诗文之中体现在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他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他说“万事悠悠付酒杯,流年冉冉入双鬓”;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他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的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可谓跌宕起伏,他出生书香门第(不是一般的书香,唐宋八大家,他们家占了三个);年少成名,且名满天下;仕途三起三落,最高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皇帝的秘书负责写圣旨),最落魄时被关进监狱,遭到毒打,但无论何种人生境遇,他都能泰然处之,宠辱不惊,旷达超脱。这种超然的人生态度最高的体现就在于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我12年写下的270余篇空间日记中,两次提到这首词。而当时都是人生最低谷,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抄写《定风波》会让内心变得平静通达,很多事情也就想得开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何谓“柔肠”?虽然苏轼一直被推崇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亦有悲天悯人的一面,也有儿女情长的一面。苏轼的一生无论在京为官还是被贬地方,一直心系百姓,这是他的“柔肠”之一。比如《苏轼传》里描述他在徐州任上,黄河决堤,他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亲自指挥并参加抗洪抢险。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他诗词中流露出的一世浪漫,万古柔情,有三首词集中体现了他的“柔肠”之二。其一,《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这是写给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一句就将这世上最深沉的爱写尽了。其二,《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世上有多少感情并不是两情相悦,暗恋和单恋也属寻常,“多情却被无情恼”是常有的事,求而不得就告诉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其三,《江神子》。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下载后可任意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苏轼传》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