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题:琵琶曲《彝族舞曲》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掌握,轮指,揉弦技巧,扫轮,击弦点。音量控制。二、体会目标:能较准确的理解并处理好曲子,尤其是第一乐段的意境,光线,色调感,逐步引出人们在节日的喜庆气氛,参加篝火晚会及晚会结束时人们不同的感受。三、重点:轮指,揉弦。音量控制。四、难点:半轮挑弦,长轮等技巧(示范)教学内容:1.欣赏作品(播放音像资料)2.学生试奏3.分段讲解难点(学生练习)教学过程:1.欣赏琵琶曲2.曲目分析:作者王惠然,此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旋律很感性,生动描绘了彝族人民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参加篝火晚会时载歌载舞的喜悦心情,以及年轻人朝气,奔放直率及晚会结束时人们各自不同的感受。3.分段教授:引子部分做了示范,演奏由弱到强的力度轮指。学生试奏因为引子部分是很有意境的。那么就要启发学生要带有气息色彩地用轮指技巧演奏这段旋律,强调左手换把位的速度。4.进入主旋律:这段旋律很优美,揉弦要到位,描绘出一位美丽的姑娘在跳独舞,感染着其他人,逐渐形成了群舞,旋律变的很激情,之后旋律出现粗犷,热烈地,如同是男青年进入了跳舞的行列,这段旋律主要在四弦上,铿锵,坚实有活力,直到整个旋律感觉刚柔并进,热烈欢快,出现了一个热烈篝火晚会的场面,其间伴有男女青年情感的流露,对话,旋律渗透出朦胧的,柔美的,幸福的,倾诉的旋律感觉,主题鲜明,段落清晰。(和学生共同演奏主旋律)5.尾声部分:这个乐段在旋律上与主旋律大体相同,但意境不同,要感受到篝火晚会将要结束时人们渐渐散去,一些青年男女恋恋不舍的心情,旋律要委婉含蓄,指法上要强调左右手配合,换把位速度要熟练,右手轮指均匀,一指挑弦力度不要过大。课时安排:全曲可分为四至五课时完成。引子为一课时完成。主旋律为一课时完成。曲子中的快字儿(十六分音符)旋律部分要单独进行讲解并练习。难点部分:项把位,左手换把位要准确,右手弹挑均匀,尽量不刮弦,触弦点要准确,不要摩擦音。课后总结:准确的理解,处理曲子,使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控制音色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造与想像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视听感觉大大增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势在必得,及时反馈学生疑难问题,纠正轮指动作错误,力度是否均匀,使学生放开手脚发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培养较好的音乐感觉,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和明确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