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guó)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原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名医,古代统称名医为扁鹊。故事中所指的扁鹊,真名秦越人,战国时医学家。战国初年齐国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医学家。扁鹊曾学医于长桑君,不仅精于内科,而且精通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等。相传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尤其擅自望诊和切诊。扁鹊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当地的习俗和多发病、常见病情况,为百姓解除病痛。他到邯郸时,曾为许多妇女治病。到周国都城雒阳(今洛阳)时,就为老年人治病,到秦国咸阳,又为小儿治病。晚年时,在秦国为秦武王治病,受太医令李醯(xī)忌妒,被李派人杀害。两千多年来,扁鹊一直受到人们的怀念和敬仰。他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扁鹊治病自学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的受到的启示,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的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写交流。准备与大写交流。读生字蔡桓公理睬蔡桓公理睬肠胃敷烫骨髓肠胃敷烫骨髓服几剂汤药服几剂汤药四见(又过了十几天)四见(又过了十几天)(五六天之后)(五六天之后)不久不久扁鹊治病一见(有一天)一见(有一天)二见(过了十来天)二见(过了十来天)三见(十来天后)三见(十来天后)四见(又过了十几天)四见(又过了十几天)(五六天之后)(五六天之后)不久不久病在皮肤时时间间病在皮肉之间病在肠胃病在骨髓浑身疼痛病死了病病状状扁扁鹊鹊恐向体内发展不治还会加深不治会更加严重掉头就跑逃秦蔡蔡桓桓公公的的态态度度毫不在意很不高兴没有理睬非常不高兴派人问派人去请当蔡桓公第一次听扁鹊说(),他(),他想()。当蔡桓公第二次听扁鹊说(),他(),他想()。当蔡桓公第三次听扁鹊说(),他(),他想()。当蔡桓公看到扁鹊老远就掉头跑了,他想()。我们来听听扁鹊的解释吧——“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à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听了扁鹊的话他想()。当蔡桓公浑身疼痛时,他又想()蔡桓公蔡桓公浑身疼痛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派人去请扁鹊给他看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给他看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了秦国去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了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病死了。。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防微杜渐(fángwēidùjiàn)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解释]讳:忌讳。疾:疾病。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讳疾忌医(huìjíjìyī)扁鹊治病学了这则寓言我们知道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如果能够时光倒流,回到过如果能够时光倒流,回到过去,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去,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