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漾灵动生盈灵性—赤峰市第二实验小学课改经验材料赤峰市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2004年。十年建校史,十年课改历程:从懵懂的少年时期到个性张扬的青年时期,如今发展到富有内涵的成年时期。多维立体的校本研修、精彩纷呈的教学竞赛、深度广度的模式探索、高精尖的课题带动------意气风发,昂首阔步,在新课改征程上,走出了一路风景,真正实现着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教学改革。破茧重生羽化成蝶2009年末,针对我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满堂灌、课堂效率低的情况,学校提出打造“快乐、自主、高效”课堂的目标,建设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关注学生的完整人生、幸福人生,快乐心灵的课程文化。一、观念决定教师行为在教学中,如何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面向每一位学生;如何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挖掘、创造力得到发挥;如何让这些精彩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关键。学校首先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突破口,建立高效、务实的校本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校以“打造名师工程”为整体思路,启动教师培养331工程(即:三种途径:自主提高,同伴互助,名师引领。三种措施:以研代训,以赛促研捆绑评价。一个目标:共同提高。)坚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帮助教师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将外出培训作为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勤于探索的手段,激发教师改革热情,制定两年内派出所有教师到外地学习一次的计划。自建校以来,学校每年出资三万余元,派20人左右到外地学习。每次外出学习的教师都是带着任务参加学习的,回到学校,教师都要在相应学科范围内进行汇报,聘请市、区两级教研室的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达到资源共享,教师专业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观念为先导,理论则为支撑。建立开放的教师图书室亦是学校大手笔,每年不仅为广大教师订阅报刊、杂志50余种,还派专人定期到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订购教育理论专著,并按时召开教师读书交流会,丰富教师的内涵,提高专业素质。几年来我校教师已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读书已作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师考核的重点,实行一票否决制,课堂教学不过关的,一律不得参加本年度的评优,在绩效考核中不得进入优秀行列。通过几次活动,学校领导坚持教学改革的决心,赢得了市、区两级教研部门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很快,教师们积极地参与到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教师培养制度:《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校本教研制度》、《名师工作室制度》------搭建了教师成长的阶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能跳多高就跳多高,能跑多远就跑多远”的成长机制,做到了“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如今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老师,共同构成了二小璀璨美丽的教育星空二、行动促进教学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利用有效的四十分钟。2009年赤峰市教研室的“新课程小学数学实践研究”课题在我校开题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承担此课题的研究任务后,提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整合原来21181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出“三段六步式”课堂教学结构,突出“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研究课堂、创新课堂的教研活动,逐步完善,使之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三、评价激发研究热情改变评价教师的方法,实施“捆绑评价”。从过去注重单一的个体评价,向评价整个团体转变,从强调个人能力向突出集体力量转变。几年来,捆绑评价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研组教师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活动中,同一教研组内自发地出现了老带新、师带徒的现象,为了上好一堂课,同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一起讨论、交流,反复议课、磨课。捆绑评价这种方式,已被我校全体教师认可,由此也使学校形成了乐学乐研的教研氛围,教师们在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