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二中师大附中二模试题成绩分析总平均分总及格率100名平均分100名及格率44.180.3056.910.59各题平均分、得分率题名满分平均分得分率100名平均分100名得分率解答情况00163.840.644.740.79A.9人B.8人C.4人00263.640.614.620.77B.11人C.7人D.5人00364.340.725.340.89A.6人B.0人C.5人00462.480.413.30.55A.7人C.22人D.16人00564.820.805.520.92A.6人C.1人D.1人00664.910.825.40.90A.3人C.4人D.3人29115.070.466.830.6221人满分30112.670.243.50.32最高分93183.860.485.270.667人满分3293.960.445.230.581人满分39155.590.379.120.6110人满分2015年阿城区高三论坛材料——《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专题备考》阿城二中刘萍萍一、分析近几次模拟考试中学生的失分情况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专题备考策略(五步)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例如:师大附中二模32(2)土壤中有机物的增加,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评析:本题考查的就是教材的基本知识“分解者的作用”,超半数的学生都记不准。学生答案有: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将动植物的尸体分解的;分解排泄物的。上传的答案也不是很准确,将“排遗物”写成“排泄物”在试卷讲评时我给学生进行了区分。一、分析近几次模拟考试中学生的失分情况:2.不能明确区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下研究的问题。例如:将种群的空间特征,填写为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3.不能将题干中创设的情景与课本知识相联系,造成所问非所答的结果。例如:师大附中二模32题(2)。32.(2)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种草的目的是。解答:首先找到题眼:“生态系统”、“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那应该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说明种草的目的,即“加大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标准答案)。评价:学生答出标准答案的并不多,一些同学填写“加大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因画蛇添足而没能得分。一些同学从生产者的角度回答“增加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也没能得分。本次东三省二模试题32题,满分9分,我校前一百名学生平均分5.23,仅有1名同学满分,这个分数很让我意外,决定下大力度整治。反思(一)分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五年高考真题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专题备考策略(五步)(二)熟谙《考试说明》(四)试题检测(三)构建概念图(五)学而时习之(一)分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五年高考真题1.分值:此部分的分值在8--12分之间,多为9分、10分;约占必修非选择题分值的1/4。2.知识考查:除2012年32题(3)考查了材料分析能力,其余习题都可在教材中找到原文或原形。3.将2010年-2014年高考(新课标版)真题中习题汇总,让学生闭卷做答。学生平均每题耗时小于5分钟,访谈得知,学生认为此处知识较简单。但此题得分率很低,查看发现原因有,生物名词描述不准确、错别字、试题分析不到位导致所问非所答等。4.回想教师本人作答准确率高的原因:能将习题情境与教材相联系,用教材的词汇作答,可见教材是根基。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专题备考策略(五步)(二)熟谙《考试说明》1.熟悉考试说明的内容,不要有教学盲区。例如:3-6生态环境的保护,此部分内容在近五年新课标2卷中从未涉及,但这不代表2015年也不考。2.关注考试说明中“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程度”为“理解”水平的知识点。此处内容复习时要联系教材中的图像与旁栏甚至课后习题,但不建意添加其它资料的知识。因为考试的根基在教材,高考试题又是你无法预料的。3-4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ⅠⅡⅠⅠ3-5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ⅠⅡⅡⅡ3-6生态环境的保护(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ⅠⅠ考试说明(三)构建概念图教材是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依上所知,教材也是高考答题的重要依据。熟读教材,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查缺补漏,是提高生物成绩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