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教学(一)授课教师:姜霞武术套路教学•第一节套路教学的基本特点一、重视基本功、基本动作的练习•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的任务,尽量做到系统化、多样化;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循序渐进。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步骤应当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同时根据武术技术的特点,教学中不断强化基本功、基本动作练习。•基本功、基本动作是武术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专门练习的重要内容,掌握正确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对于学习武术套路、攻防技术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本功、基本动作一般概括为手型、步型、步法、腿法、肩功、臂功、腰功、以及平衡、跳跃、跌扑、翻滚等内容。经常进行基本功练习,可以增强各个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必要的弹性,对于提高动作质量、减少伤害事故发生和延长运动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本动作是套路运动的基础,任何拳术、器械套路都离不开基本动作。因此,将基本功、基本动作练习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始终,是武术课教学内容安排的特点之一。歇步虚步弓步马步仆步二、以直观教学为主,强调动作规格武术套路具有动作多、路线方向变化多、和一个动作包含因素多的特点,外形要求手、眼、身、步的配合,内有精神、呼吸、意识、劲力相统一的要求。另外,各种拳、械均有不同的特点与风格,这给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必须依据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教学。•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运动技能形成初期,强调动作规格,教师准确、连贯地示范,对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尤其重要。动作规格是根据武术运动不同拳种的特点与风格对动作准确性提出的具体要求。•拳种、风格、特点不同,动作规格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动作规格是体现拳种特点与风格的重要内容,是评价教学效果与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以单个动作为例,首先要强调该动作姿势(手型、步型、身型)的准确与工整;其次,应强调该动作方法(手法、步法、腿法、身法)的正确。强调动作的规格,是武术直观的基础,也是学生建立正确动力定型的根本保证。•同时,合理地运用各种直观方式组织教学,对于正确地理解动作概念尤其重要。必须依据教学的主要任务,结合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示范位置和方向进行完整示范、分解示范、重复示范、重点示范、对比示范,并辅之以语言讲解、提示、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技术要领和完成方法,逐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三、讲解动作攻防特点,突出不同拳种的技术风格•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技术风格与特点。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冷兵器的消失,武术逐步成为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不少技术在动作规格、动作幅度和动作节奏的要求上与技击的原形有所变化,然而就整个套路来讲,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为主要内容。•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弩•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以后随冶铸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剑和钢剑。•矛是中国古代用于直刺,扎挑格斗的冷兵器。由矛头和矛柄组成。矛头多以金属制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制作,也有用金属材料的。•戈是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戟是中国古代将矛和戈攻能合为一体的格斗用冷兵器。它由戟头和戟柄组成。戟头以金属材料制作,戟柄为木、竹质。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利器。•匕首是一种短小似剑的冷兵器。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钺与斧形制相近,区别是钺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钺主要是作为军权的象征,所以钺大多铸造精良,钺身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形象狰狞而华美,给人一种威慑力。••因此,在套路教学中必须抓住不同拳种、器械的技击特点,对动作的速度与力度,使学生明确动作的攻防含义、劲力使用方法、节奏变化差异,强调动作的速度与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