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彰显学生个性阅读——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浅谈启东市和合小学朱海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在教学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以人为本,激活课堂关注个性,凸显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运用朗读、说话、写话、演练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对话,学生的个性阅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获得了学习成功的愉悦。一、品读活跃课堂,学生读中感悟。阅读是理解文章的精神内核,即以文章为媒介,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一篇符合年段特征的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文中的景和人是结合在一起的。在萧红的记忆里,这片园子,这段往事象征着自由、幸福、快乐、无拘无束的童年,是她长期在外漂泊,从小少受家庭温暖,对自己心灵港湾的构想。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在浓烈的阅读氛围中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自然段描写的园子是丰富而自然的,当我和祖父的活动呈现之后,园子景物就产生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孩子去接触园中的“我”,即童年的萧红。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我”的活动情况,然后让学生交流,从哪些具体语句感受到“我”的随性、自由。孩子们抓住“爬”“踢飞”等词语声情并茂地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在学习“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时,我刻意引导学生反复高声朗读,一层进一层地体验“我”的快乐。课上有这样的朗读和师生对话:师:我们好好地品读一下。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你喊——女生1:“下雨了!下雨了!”师:你大喊——男生1:“下雨了!下雨了!”师:又一瓢水扬上去——女生齐:“下雨了!下雨了!”男生齐:“下雨了!下雨了!”师:再一瓢水扬上去,大家一起来——全班:“下雨了!下雨了!”师:水洒落下来了,你的头发——生1:湿了!师:你的衣服——生2:湿了!师:你的鞋子沾上了泥土——生3:脏了!1师:可是你的心情呀——生4:乐!生5:开心!生6:爽歪歪!生7:心花怒放!……师:你们真正读懂了女孩的快乐!这样的朗读品味,合理的意境想象,使学生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演绎了文本内涵,教学中,我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二、说话深化课堂,学生说中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地阅读文本,把汲取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教师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自我表达。我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第十三自然段中感受园子的精神含义时,有这样的师生对话:师: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园子里,最自由、最快乐、最幸福的是谁?生:“我”——童年的萧红。师:成年以后的萧红为何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念念不忘呢?爱思考、爱探究的你们有什么想法?生1:园子里鸟栖虫居,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令萧红陶醉!生2:园子里有祖父!祖父疼她、宠她、包容她,她在这个园子里想怎样就怎样,没人束缚她。生3:她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捉蝴蝶,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这里是她童年的梦幻仙境。生4:她愿意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个自由自在的园子里。……师:同学们,园子里面的生活与园子外面的世界不一样,祖父和其他的家人对她的态度也不一样。萧红生活在旧中国,有着极其坎坷的人生,这个普普通通的园子是萧红童年的——生1:精神家园生2:心灵依托生3:幸福港湾师:她自己称这个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如果你也有这样的一个园子,你会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生1...